〖思考〗左侧上旋球原理 打乒乓球,想进步快,一要练,二要琢磨,但更重要的是琢磨,

赛事透视眼 2025-08-31 10:02:19

〖思考〗左侧上旋球原理 打乒乓球,想进步快,一要练,二要琢磨,但更重要的是琢磨,是思考。 拿我来说,我打球的次数并不多,三两天才打一回,甚至间隔时间更久,才打一回,每次打球的时间也不多,也就一两个小时,但拦不住不停涨球。原因就是自己爱琢磨,脑子里对乒乓球思考的特别多,没事就琢磨,没事就考虑,上个厕所,跑个步的间隙,也会琢磨。 琢磨什么呢?琢磨痛点。哪块不会,琢磨哪块,哪块卡住了,琢磨哪块,哪块老被人偷袭,琢磨哪块。 一次比赛,我被左侧上旋球给克制住了,怎么打都打不透。对手发球特别好,尤其左侧上,长的短的,正手的反手的,快的慢的,又有变化,质量又高,很厉害。别的发球我都不怕,都能凌厉地杀回去,唯独左侧上旋球解决不了,回软了触网,回硬了就飞,好不苦恼。偶尔回击个一两板,但是作用不大,很快就败下阵来。 其实,上场前,他私下就打问人就把我研究过了,知道我的特点是快攻拉球,弱项是发球。所以上场后,硬是用发球克制我,不让我起板。打完第一场,他成功验证了我的漏洞——左侧上旋不会接,接下来,他所有的发球全是左侧上旋,别的一概不发,就拿这一个发球猛攻我。 下来后,他和我聊天。他说,打第一场,我是在有意试探,削球,搓球,弧圈,相持,下旋,侧下旋……我发现这些球你都不怕,而且回的都很好,但左侧上旋球,你接的不是很好,失误比较多。然后我故意又多发了几个左侧上,你又没接住。于是我明白了下一步的做法,专攻你的弱点,然后就一路发左侧上。 我说,你厉害,思路清晰,找漏洞找的很准,其实我后面完全明白你的意图,我也在试图调整动作,把你的左侧下接好,可是比赛时间有限,自习这一块平时确实练的太少,还没等调整过来,就叫你给干掉了。我说的很轻松,但心里很不服气,我就不信我处理不了这个左侧上。 下去耐心琢磨,几天时间就找到了破解办法,挑打,劈长,摆短,拧拉,反拉等等,都可以很好地对付左侧上旋发球。之后又巩固练习,掌握了精髓,明白了旋转原理。不久后,我自己也会发左侧上旋球了,而且发的质量不低。这不,前天和老王打,发的全是左侧上,把老王惊住了,说,你啥时候学会这球儿,质量可以嘛! 静下心来慢慢想一想,之所以左侧上旋接不好,发不了,根源是自己对乒乓球的旋转没有理解透。之前认为,乒乓球的旋转就是像行星绕着太阳一样,有固定、标准的轨道,行星的自转也有或正或侧固定、标准的位置。 实际上,乒乓球的旋转远比行星的旋转复杂的多,就拿左侧上旋球来说,它是击球的左侧上部位,球呈螺旋式,按顺时针方向向前旋转,绘成动态图,就像是脱氧核糖核酸的DNA分子结构图,而且乒乓球的旋转更复杂,它不是沿直线上升,而是沿曲线上升,曲线的曲率有多大,则完全取决于击球者发力的力度。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颗乒乓球,左侧上的旋转就是,地球白昼黑夜完全乱套,北极南极温暖如春,赤道海南寒风凛冽,而且白昼黑夜交替太快,还没睡天就亮了,春夏秋冬变化更频繁,几天之内,甚至更短的时间,四季就会轮回一次。 也就是说,左侧上旋的弧线弯曲度很厉害,越到后而弯曲越大,也正因此,球才不好接,接球者掌握不住来球的弧线。弧线掌握不了,自然也就掌握不了来球的位置,你连球的位置都找不到,想接住球,那是无稽之谈。这也是自己赛场失利的根源所在。 物理学上有个理论,叫伯努力原理,在一个定常流动的理想流体中,流体的速度越大,其静压力就越小;反之,流体的速度越小,其静压力就越大。简单来说就是:快跑低压,慢跑高压。 落实到乒乓球上,我们击球后,球高速旋转着前进,球旋转时会带动周围的空气一起运动。在球的一侧,气流速度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同,叠加后流速变快;在另一侧,则方向相反,叠加后流速变慢。根据伯努利原理,流速快的一侧压力小,流速慢的一侧压力大。这个压力差会使乒乓球的运动轨迹发生弯曲,划出一道弧线。其实这里面很复杂,和牛顿第三定律也有关,简单来说就是压力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许昕的长弧圈球(香蕉球,也称圆月弯刀)就是这么来的,左侧上旋也是这么来的。 事物都是相通的,当理解了左侧上旋球的原理,左侧下也就理解了,再琢磨琢磨,右侧上、右侧下也容易理解了,形式不同,本质一样。 #乒乓球横拍侧旋# #乒乓球外置# #乒乓球肘部# #乒乓球左旋球# #乒乓球分区##乒乓球#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乒乓球半区# #乒乓球直拍侧旋# #乒乓球进筐#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赛事透视眼

赛事透视眼

洞察赛场,剖析比赛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