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是蜀汉势力最鼎盛的一年,刘备拥有西川之地,还有汉中,荆州之地,面积是超过了东吴,兵力方面,汉中魏延1.5万,江州张飞1万,东三郡刘封孟达6千,荆州关羽5万,大本营刘备10万,总兵力18万,诸葛亮的“隆中对”前期准备已经完成一大半,就等着“天下有变”,两路出兵北伐,三造大汉......
公元219年,是蜀汉历史上最耀眼的一页。作为一名中国人,回看这段历史,真是感慨万千。那时候,刘备的势力达到了顶峰,疆域和军力都让人眼前一亮。蜀汉控制着西川(也就是益州,今四川重庆一带)、汉中(今陕西南部)和荆州西部的南郡、武陵、零陵三郡,总面积大概有106万平方公里,比东吴的90万平方公里还大一圈。人口方面,蜀汉有90万户,差不多400万人,虽然跟曹魏的443万户、660万人比还有差距,但已经是个不容小觑的政权了。 再说说军力,蜀汉这时候的总兵力有18万,分布得很有讲究。汉中是北边的门户,魏延带着1.5万精兵守着,防着曹魏南下。江州(今重庆)是长江上游的要塞,张飞领着1万大军坐镇,牢牢控制住水道,确保蜀中的安全。东三郡是刚打下来的地盘,刘封和孟达带着6千兵驻守,稳住新领土。荆州是东线重镇,关羽带着5万大军压阵,既能震慑东吴,也是北伐的重要跳板。而刘备自己则在成都,带着10万精兵作为后备,随时应对各种情况。这18万兵力,说实话,在三国里不算顶尖,但对蜀汉来说,已经是家底攒到最厚的时候了。 这时候,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也走到了关键节点。“隆中对”是诸葛亮给刘备画的大饼,核心就是占据荆州和益州,跟孙权结盟,等北方乱起来,两路北伐,复兴汉室。到219年,荆州和益州都拿下了,跟孙权的联盟虽然有点小摩擦,但总体还算稳。北方的曹魏虽然强,但内部也有不少矛盾,天下确实有乱的苗头。刘备和诸葛亮都觉得,北伐的条件基本齐了,就差一个合适的时机。可惜,天不遂人愿,计划赶不上变化。 就在蜀汉看似一切就绪的时候,219年底,关羽在荆州搞了个大动作。他北伐攻打樊城,水淹七军,声势一时无两,连曹操都吓得想迁都。可就在这节骨眼上,东吴孙权趁机捅了刀子。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拿下了江陵。关羽回援没赶上,最后兵败被杀,荆州全丢了。这一下,蜀汉的东线屏障没了,“隆中对”的两路北伐计划也泡汤了。 荆州丢了,对蜀汉真是致命一击。荆州不光是粮仓和兵源地,更是北伐的跳板。没了它,蜀汉只能从汉中单线出兵,难度翻倍。更别提关羽的死,对刘备和蜀汉的士气打击有多大。关羽是刘备的兄弟,也是军中的顶梁柱,他一倒,蜀汉就像丢了魂似的。刘备气得不行,非要东征伐吴报仇,群臣劝都劝不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了蜀汉政权,然后带着大军东征。可这一仗打得太惨了。222年,夷陵之战,蜀军被陆逊一把火烧得七零八落,刘备跑回白帝城,元气大伤。223年,刘备病死在白帝城,临死前把刘禅托给诸葛亮,蜀汉进入了新阶段。 刘备死了,蜀汉的日子更不好过了。益州南部雍闓勾结朱褒、高定、孟获叛乱,蜀汉的地盘一度缩到汉中和半个益州。诸葛亮花了三年收拾烂摊子,225年南征平叛,总算稳住了后方。之后,他几次北伐,想完成刘备的遗愿。可惜,蜀汉国力太弱,北伐总是差口气。234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54岁。263年,魏军南下,刘禅投降,蜀汉就这么没了。 回过头看,219年的蜀汉,真的是辉煌得像昙花一现。疆域、军力、战略都到顶了,可荆州一丢,全盘皆输。刘备和诸葛亮的努力,终究没扛住历史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