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不可控,中国之所以不对菲律宾、越南甚至印度轻启战端,并不是我们打不赢这些国家,而是战争开启以后,很难按照设想结束。 1945年美国往广岛扔原子弹那会儿,日本军官估计还在做“本土决战”的美梦,结果两颗蘑菇云直接把计划炸成了渣。 七十年后的今天,菲律宾那艘破船在仁爱礁赖了24年,印度在边境修路修得热火朝天,越南在南海填岛填得跟搭积木似的…… 面对这些“软刀子捅人”的挑衅,中国就像被踩了脚还笑眯眯的老好人,这操作让不少人直犯嘀咕:咱是打不过吗?还是怕事儿?其实,这里头的门道还多着呢! 1962年中印那场仗,中国边防军32天就把印军打得哭爹喊娘,结果胜利在望时突然撤军。 当时西方媒体都懵了,直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才看明白——那年咱们28天攻进越南,结果边境摩擦愣是拖了十年! 德国当年搞“闪电战”,结果在苏联冻成冰棍;日本叫嚣“三月亡华”,最后被拖成八年抗战;美国在阿富汗折腾二十年,灰溜溜撤军时连军犬都没带走…… 现代战争史就像部“翻车大全”,几乎没有一场仗能按剧本走,菲律宾那艘锈船就像个碰瓷的,咱们要是动手,美国立马搬出《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南海争端瞬间变成大国掰手腕,这买卖太不划算。 南海是全球最忙的“水上高速公路”,每年3.37万亿美元的货物从这儿过,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15%,要是这儿打起来,全球供应链得乱成麻花,咱们沿海工厂订单飞了,出口企业倒闭,几十年攒的家底可能一夜归零。 这教训1979年就吃过,中越战争时咱们虽然赢了,但越南因此穷了十年,咱们也耽误了改革开放的黄金期,现在中国是世界工厂,14亿人要吃饭要发展,战争一响,黄金万两,不过是往外流。 面对挑衅,中国现在玩的是“太极推手”,南海搞“行为准则”磋商,跟东盟国家建危机管控机制;和越南搞渔业合作,探索共同开发,中印边境设热线,2024年签的协议正在慢慢落实…… 这些操作看似“怂”,其实是老祖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现代版,用规则和合作把对手变成伙伴,比用炮舰威风多了。 菲律宾拉美国搞军演,印度海军在黄岩岛附近晃悠,咱们用海警船围堵不击沉,用经济合作化解对抗,这就像邻居家小孩调皮,咱们不揍他,而是请他吃糖,等他牙疼了自然就老实了。 这种“灰色地带”策略,既避免了战争升级,又实现了实际控制,堪称“四两拨千斤”。 看着菲律宾那艘破船在仁爱礁“躺平”,印度士兵在边境修路冻成狗,突然悟了:真正的强者从不用拳头证明自己。 中国选择“忍”,不是因为怕打仗,而是知道战争的代价咱们承受不起,那些在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在田里插秧的农民,在实验室熬夜的科学家,他们才是这个国家最珍贵的“宝贝”。 面对十五万大军,他敢敞开城门喝茶,这气魄源于对局势的精准拿捏,现在的中国,何尝不是在演现代版“空城计”?咱们用经济合作织网,用文化交流搭桥,用规则制定定调,这种“不战而胜”的智慧,比开炮舰威风一万倍。 当然,“忍”不等于“怂”,要是谁真敢踩红线,咱们也会像1962年那样果断出手。 但更重要的是,咱们学会了用更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毕竟战争的赢家往往是活到最后的人,而不是最先掀桌子的人,在这个乱糟糟的世界里,保持冷静,或许就是中国给世界最好的答案。
顶级的军事天才有多可怕?我发现教员可怕之处在于2点。第一点:大战略、战争级别的,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