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临床老中医,“土法子”化解胆囊结石危机,效果太惊艳! 胆囊结石是很多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前段时间有位患者几年前体检,查出胆囊内有数颗小结石,最大的一颗直径约 0.8 厘米。起初症状并不明显,只是偶尔感觉右上腹有些隐痛,也没太在意。可随着时间推移,疼痛发作越来越频繁,每次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还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去医院一检查,医生告知结石有所增大,建议他尽快进行手术切除胆囊,否则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像胆囊炎、胆管炎,甚至胆囊癌等。 这位患者实在不想年纪轻轻就失去胆囊,而且听闻切除胆囊后消化功能会受影响,还可能出现腹泻等后遗症,便拒绝了手术建议。之后,四处打听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跑了多家医院,也试过不少西医的保守治疗手段,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无奈之下,决定转投中医碰碰运气,希望能有好的治疗办法。 几经周折,经人介绍找到了我。我详细询问了问他的病情、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后,为他制定了一套专属的治疗方案,并让他坚持调理。按照我的方法坚持了半年,再次去医院复查,结果显示胆囊内的结石竟然缩小到了 0.3 厘米左右,疼痛等症状也几乎消失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说我的“土法子”真是太神奇了!现在,我就把这些“土办法”分享给大家,看着简单,但坚持下来真的有效果! 吃!按“时辰”调饮食,护胆又排石 有的患者平时饮食很不规律,还特别爱吃油腻、辛辣的食物,这或许就是引发胆囊结石的重要原因。“胆囊功能已经受损,饮食再不节制,结石只会越来越大!”按照“时辰”来调整饮食。 早上 7 - 9 点是胃经当令之时,要吃好早餐,为一天的活动提供能量,同时也能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中午 11 - 13 点是心经当令,要吃饱午餐,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过多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免加重胆囊负担;晚上 19 - 21 点是心包经当令,要吃少晚餐,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粥、面条等,减轻胆囊在夜间的消化压力。 坚持一段时间后,患者自己的饮食习惯有了很大改善,右上腹的疼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我笑着说:“饮食规律了,胆囊的功能就能慢慢恢复,结石也有了排出的机会。” 睡!按“节气”调作息,养胆助修复 “胆囊不好,睡眠质量也很关键!”“节气”来调整作息。 春季万物复苏,人体阳气上升,我建议早睡早起,晚上 10 点半前入睡,早上 6 点左右起床,顺应自然规律,有助于胆囊的气机调畅;夏季昼长夜短,可适当晚睡早起,但晚上最好不要超过 11 点,中午可以午休半小时左右,养心护胆;秋季气候干燥,人体容易出现阴液不足的情况,要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滋养胆囊;冬季万物蛰伏,人体阳气内藏,应早睡晚起,晚上 10 点前入睡,早上 7 点左右起床,避免过度劳累,让胆囊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 “睡眠好了,胆囊的自我修复能力就增强了,结石也会越来越小。” 动!按“经络”做运动,通胆利排石 “运动不能盲目,得顺着经络来,瞎跑瞎跳可能适得其反。”专门针对胆囊的运动方法,主要是顺着肝经、胆经进行拉伸和按摩。 每天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先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然后缓慢地抬起双臂,向上伸直,尽量拉伸身体两侧的肝经和胆经,保持 10 - 15 秒后放下,重复 10 次;接着,坐在床上,双腿伸直,用双手拇指按压脚背上的太冲穴(位于足背第 1、2 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和行间穴(位于足背第 1、2 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每个穴位按压 3 - 5 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这样可以疏通肝经和胆经的气血,促进胆汁的排泄。 坚持做这些运动一段时间后,患者感觉右上腹的胀痛感减轻了很多。我说:“经络通畅了,胆汁就能顺利排出,结石也会慢慢变小甚至消失。” 老中医千叮万嘱:三个坑别踩 1、别瞎吃补品:诊室墙上贴着“药补不如食补”的标语,老中医也反复强调:“补品不如家常饭,胆囊有结石的人,脾胃功能往往也比较虚弱,吃太多补品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影响胆囊的正常功能。” 2、别熬大夜伤胆囊:“晚上 11 点到凌晨 3 点是胆经和肝经当令之时,这个时候不睡觉,胆囊和肝脏就无法正常排毒和修复,结石会越来越大,病情也会越来越严重。” 3、别过度剧烈运动:“孩童和年轻人气血相对旺盛,但胆囊结石患者气血运行不畅,过度剧烈运动容易损伤气血,加重胆囊负担。像跳绳、踢毽子、游泳等温和的运动最养气血,适合胆囊结石患者。” 胆囊就像我们身体里的一个“小仓库”,得懂行的人悉心调理,才能保持健康,正常运转!
30年临床老中医,“土法子”化解胆囊结石危机,效果太惊艳! 胆囊结石是很多人
陈玉龙谈养护
2025-09-02 10:33:23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