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1606年出生在陕西延安卫柳树涧,家里穷得叮当响。年轻时干过捕快,后来混进明军,可没多久就因为犯了军法差点被砍头,虽然侥幸活下来,却对明朝彻底死心。1630年,他在米脂投奔了起义军头领王嘉胤,靠着胆大、心狠、手辣,很快就成了个响当当的人物,自称“八大王”。到1643年,他已经打下湖南和江西的部分地盘,还建了个短命政权,但没站稳脚跟就放弃了,转头西进。1644年,他带着军队杀进四川,攻占成都,自封“大西皇帝”,改元“大顺”,把成都当成了他的大本营。 张献忠挑四川建国,可不是瞎选的,这里面有他的算盘。首先,四川地理位置太牛了。北边有秦岭挡着,东边有三峡护着,周围全是山川河流,简直是个天然堡垒,想攻进来可没那么容易。其次,四川物产丰富,号称“天府之国”,粮食、资源都不缺,养活一支大军绰绰有余。再说了,当时明朝已经快不行了,朝廷忙着应付北京的李自成,根本顾不上四川这块地儿。当地官员贪得无厌,百姓早就怨声载道,张献忠一看,这不就是个现成的机会吗?1644年,他带兵入川,先拿下重庆,再占成都,没费多大劲儿就控制了四川全境。 张献忠刚进四川时,老百姓还真把他当救星。明朝末年,日子苦得没法说,官府税收一个比一个狠,贪官污吏横行,农民连饭都吃不上,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张献忠一来,就喊着要“除暴安良”,废了好些苛捐杂税,还把贪官拉出来收拾了一顿。更吸引人的是,他搞了土地重新分配,把地主豪绅的地分给穷人,这招儿让底层的农民乐开了花。一时间,市场热闹起来了,田里也多了干活的人,大家都觉得这家伙可能真能带来好日子。 他还给自己取了个响亮的名号——“大西王”,在成都建了个像模像样的政权,弄了个简单的行政班子,看起来是要认真治理的样子。那会儿,四川人确实对他抱了点希望,毕竟谁不想过上安稳日子呢? 可惜,这一切都是昙花一现。张献忠的本性很快就露出来了,他的统治压根儿不是为了老百姓,而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他没啥治理经验,手下那帮人也大多是打仗出身的粗人,根本不懂怎么管地方。刚开始分地听着好听,可没多久就乱了套,地权纠纷一大堆,谁也不服谁。加上他还要打仗,钱粮不够用,税又悄悄收起来了,还逼着老百姓当兵干活,日子比明朝那会儿还惨。 更可怕的是他的暴政。他对谁都不放心,尤其是读书人和本地有钱有势的家族,觉得这些人迟早会反他。于是,他下手一个比一个狠,大规模杀官绅、杀士子,连和尚道士都不放过。最出名的就是“成都大屠杀”,据说把城门一关,屠了三天三夜,街上全是尸体,血都流成河了。他还搞了个“除城尽剿”的政策,但凡有地方不服,就屠村灭寨,弄得四川人口一下子少了大半。 经济也彻底崩了。他乱印钱,搞得物价飞涨,老百姓买个米都买不起。打仗和土匪又把商路断了,四川跟外界隔绝,粮食产量掉到谷底,饿死的人越来越多。原来的“天府之国”硬生生变成了人间地狱。 张献忠这么一折腾,老百姓哪还撑得住?起初支持他的农民开始跑,有的躲进山里当土匪,有的干脆组织起来跟他对着干。那些被他抢了地的乡绅也坐不住了,凑钱拉队伍,跟他玩命。连他自己队伍里的人都看不下去了,好多手下偷偷跑路,甚至还有人想搞掉他换个主子。他的军队从强盛变得七零八落,压根儿挡不住外敌。 1645年,清军开始南下,1647年,他们杀进四川。张献忠这时候已经众叛亲离,手下人心散了,仗也打不赢。在西充凤凰山,他被清军射了一箭,当场毙命,大西政权跟着他一块儿玩完。 张献忠的事儿得放到明末的大环境下看。那时候,朝廷内斗得厉害,皇帝忙着跟太监和大臣掰手腕,哪管得了民间疾苦。加上天灾不断,陕西那块儿连年大旱,饿死人无数,逼得老百姓只能造反。张献忠不过是这乱世里蹦出来的一个代表,他跟李自成一样,都是踩着民怨起来的。可跟李自成比,他更狠更没底线,压根儿没想过怎么安民,只想着自己当老大。 清军那边呢,正好趁着明朝乱成一锅粥,捞了个大便宜。张献忠在四川瞎搞一通,反而给清军铺了路。可以说,他的失败不光是他个人的问题,也是那时候整个社会的缩影。
朱元璋一直想招降王保保(扩廓帖木儿),但都被拒绝。一日,朱元璋抓到了王保保的妹妹
【5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