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七夕的高强度工作,隔天就飞来了东京——这场完全不在计划内的旅行。
家属是典型的「即时奖励型人格」:喜欢的东西要及时拥有、想吃的餐厅立刻要订、想去的地方恨不得第二天就出发。出发前他表面征求我意见,其实早偷偷订好了东京的酒店和餐厅[黑薯问号R]
而我一直以来奉行的是「延迟满足」:想吃的东西要当作阶段性奖励,多吃一顿就得计划相应的运动补偿,玩乐必须等手头工作全部完成才会考虑,习惯把自己的需求留到“合适的时机”再去实现。
起初我很犹豫:两个月后枫叶季还要再来、婚礼只剩一周准备时间、节食期的我在美食面前难免破戒.……但转念一想:所谓的延迟满足,是否只是我自己拖延快乐的借口?
想通之后,我欣然接受了这趟旅程。这不是妥协,而是我意识到:每个人获取能量的方式本就不同,有人通过自律和达成目标来收获成就感,有人借助体验和感受当下积累快乐,这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不适合自己。
好的关系,不是谁为谁改变,而是彼此尊重各自获取快乐的方式,回忆起这些年来,好像一直是家属推着我抓住那些即时的幸福,因为我甚至连追求幸福这件事,都会习惯性拖延。现在的我,依然相信延迟满足的价值,但也学着和他一起拥抱即时的快乐,毕竟生活从来不是单选题[捂嘴笑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