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里扒外的“投降专家”引众怒,新华社痛批“软骨头”!他们竟都是高知分子!  

波览历史 2025-09-03 00:38:16

吃里扒外的“投降专家”引众怒,新华社痛批 “软骨头”!他们竟都是高知分子!   提起“专家”“教授”,多数人会想到学识渊博、心怀家国的形象,毕竟这些头衔背后,是国家多年的培养和社会给予的信任。   可2025年8月新华社一篇批评“投降主义”高知的评论,却让大家看清了另一种“专家”,拿着国家资源,说着损害国家的话,还顶着“理性分析”的名头鼓吹向美国低头,这样的操作怎能不引众怒?   先说说马臣,这位北京美丽科技中心的经理,头上还顶着“生命财产安保专家”的头衔。   安保专家,听着就该是为国家、为老百姓守护安全的人,可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最吃紧的时候,他却写了篇7000字的长文,字里行间都在劝大家“赶紧向美国投降”。   更荒唐的是,他还说“中国人的钱是美国给的”“中国发展全靠美国赏饭”,这话要是从不懂事的人嘴里说出来也就罢了,从一个研究“生命财产安保”的专家嘴里蹦出来,实在让人费解。   他是忘了自己的职责本是维护国家和民众的安全,而非鼓吹向施压者低头。   马臣大概以为,顺着美国的话说,就能换来些好处。可现实是,他的言论一出来,不仅网友骂声一片,连他所在的公司都急着和他划清界限,直接发声明说他的观点和公司无关。   后来他的社交账号被封,原本谈好的几个政府合作项目也黄了,公司业务受他拖累,不少同事私下都怨声载道。有人可能会问,美国那边没给他点回应吗?答案是没有。   美国从来不会因为某个人说几句讨好的话就改变对华政策,2025年上半年,美国还在对中国新能源企业加征关税,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马臣的“投降”,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感动,既没换来美国的认可,又丢了自己在国内的立足之地。   再看胡伟,作为知名高校的教授,他本该在课堂上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用学术能力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   可2022年俄乌冲突刚爆发,他就急着跳出来写“建议书”,说中国应该“和俄罗斯切割,赶紧倒向美国”,还说“中美关系不好,责任全在我们”。   这话有多离谱?稍微关注新闻的人都知道,这些年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在5G、芯片领域层层设卡,甚至打压中国企业,可胡伟却闭着眼说“美国在我们落后时帮过我们”。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他的这些话很快被外媒翻出来,当成攻击中国外交政策的“证据”,说“中国内部有不同声音”。   要知道,高校教授的言论不仅影响学生,还可能被国际社会解读为中国的“内部态度”,胡伟这么一闹,等于给中国外交添了麻烦。   后来有学生在网上质疑他的观点,他不仅不回应,还关了个人主页,可学术圈里对他的评价已经变了。   就比如之前有高校邀请他做讲座,后来都悄悄取消了,毕竟没人愿意和一个“吃里扒外”的教授扯上关系。   其实大家愤怒的,不只是这两个人的言论有多荒谬,更在于他们浪费了国家给的资源,还背叛了高知身份该有的责任。   想想看,马臣能成为“生命财产安保专家”,背后肯定有国家的项目支持、行业的资源倾斜;胡伟能在知名高校当教授,享受的是国内最好的教育资源和薪资待遇。   国家培养他们,不是让他们拿着这些资源去讨好外人,更不是让他们对着自己人说“咱们投降吧”。   有网友发现,这类“投降专家”有个共同点:总觉得美国是“万能的”,只要顺着美国,就能得到好处。   可他们忘了,美国从来只看利益,对自己国家都不忠诚的人,美国怎么可能真心接纳?   就像之前有个所谓的“华人学者”,在美国到处说中国的不好,结果美国智库用完他的观点后,就再也没理过他。   在别人眼里,这样的人不过是个“有用的工具”,用完就扔。马臣和胡伟要是真的去投靠美国,下场恐怕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还有个现象值得注意,这些年公众对“专家”的信任度下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马臣、胡伟这样的人。之前有调查说,2024年有超过一半的人表示“不敢轻易信专家的话”,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   大家怕的不是专家有不同意见,而是怕专家用“专业”的名头,说些损害国家和民众利益的话。   就像马臣,用“安保专家”的身份说“投降”,很容易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觉得“他是专家,说不定有道理”;胡伟用“教授”的头衔歪曲事实,也可能误导学生对国家的认知。   说到底,高知分子的话语权不是凭空来的,是国家和社会给的,所以更要守住底线。你可以对政策提建议,可以讨论国际局势,但不能突破“维护国家利益”这个大前提。   马臣和胡伟的下场已经说明,不管你头上有多少光环,只要敢“吃里扒外”,就会被大家唾弃,新华社说他们是“软骨头”,一点都不冤枉。   现在大家对这类言论越来越警惕,比如有人在网上发“向美国妥协”的帖子,很快就会有网友站出来反驳,这其实是个好现象,说明大家都明白,国家的发展不是靠“投降”来的,而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硬气和拼搏。 资料:新华网,让“投降论”成为过街老鼠

0 阅读:46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