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大屠杀中保护了无数人的魏特琳女士也是受害者之一,离开南京一年后,精神崩溃自

历史趣闻星 2025-09-03 23:32:07

在南京大屠杀中保护了无数人的魏特琳女士也是受害者之一,离开南京一年后,精神崩溃自杀在家中。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7年,南京城破,火光和哭喊声淹没了这座古老的城市,魏特琳,当时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教务长,本可以随着美国大使馆的安排撤离。 她在通知书上写下了坚定的字句,表示自己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她知道,学院的大门后,是成千上万无处可去的妇女和儿童,这是她不能背弃的承诺。 从此她不再只是学堂里的教师,而是与死亡赛跑的守护者,她带着学生布置食堂,把有限的粮食分配给难民,冬日的寒冷让人无处可躲,她翻出储藏的棉被,分给冻得发抖的孩子。 每当日军闯到校门口,她挺身而出,凭着国际身份和袖章,竭力阻挡,一次对峙中,她被枪托击伤腰部,却依旧站在门口,不退一步,她在黑板上写下“这里是最安全的地方”,这句话支撑了无数人,也将沉重的责任压在她的肩头。 深夜里她守在楼梯口,把年轻女子藏进阁楼的储藏室,手中紧攥着小小的美国国旗,熬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那些痛苦的声音,哭喊、求救、门窗被刺刀划破的声音,都深深刻在她的记忆里,成为无法消退的创伤。 在动荡的日子里,她坚持写下日记,那些记录没有煽动性的词句,只有密密麻麻的事实,今天有多少妇女被带走,哪里藏着需要保护的孩子,厨房里的米粮还能支撑多久,她甚至建立起一套难民登记系统,详细写下每个女性的姓名和情况。 幸存者回忆,这些名单是护身符,避免了许多人被强行带走,更重要的是,她要求幸存者写下自己的遭遇,这些文字后来成为东京审判的重要证据,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历史真相。 在持续的紧张中,她的身体和精神逐渐透支,两年后,她不得不离开南京回到美国,她的外表已与从前大不相同,体重骤减,手部因长期高度紧张而出现颤抖,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折磨从未停歇。 夜里她常常被幻觉惊醒,以为又听见轰炸机的轰鸣,或者难民的呼救,街上看到穿制服的人,她会下意识地保护身边的路人,这种创伤后反应,在当时的医学环境下几乎得不到有效治疗。 更让她痛苦的是,战争结束后,非但没有获得安慰,反而遭遇了舆论的中伤,伪政权的报纸将她污蔑为“人贩子”,说她在南京期间引诱妇女。 1941年,她终于支撑不住,在伊利诺伊州的寓所里,她打开了煤气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遗书中她写道自己太累了,只想回到金陵的姐妹们身边,这不是逃避,而是被战争和良知压垮的必然结果,她守住了人性的底线,却没能守住自己。 但她的付出并没有被历史遗忘,她留下的日记成为东京审判中的铁证,让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罪行无法掩盖,南京幸存者口口相传,称她为“活菩萨”。 在南京师范大学的草坪上,她的雕像静静伫立,常有人献上白花,她的故事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传递到更多地方,让人们看到,在最黑暗的时刻,仍有人选择挺身而出。 魏特琳不是天生的英雄,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性,正是因为她曾经贫困、曾经体会过苦难,她才更能体会别人的痛楚。 她的善良与坚韧,在战火中发出光芒,也让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她既是守护者,也是受害者,她的经历提醒人们,战争不仅毁灭城市和生命,也摧残那些试图守护他人的心灵。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魏特琳也是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新书《永生金陵:魏特琳传》》——现代快报

0 阅读:23
历史趣闻星

历史趣闻星

如星闪耀,点亮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