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带你看懂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五代十国生人,一位南唐朝廷高级人才,攒局爱好者,而他之所以表现得这么爱玩,和所处时局不无关系。
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韩熙载看不得南唐江河日下,用酒精麻痹自己。另一种则说他出身北方望族,后投奔南唐,受尽李煜猜忌,为了自保,才假意沉溺酒局。
可无论如何,他都逃不掉李煜的关注,于是,《韩熙载夜宴图》便在君王授意,画家顾闳中偷偷观察下,诞生出来。
图1 图2
🔹这幅画采用“铁线描”笔法,柔中带刚,利落洒脱,设色上,红绿白粉对比强烈,间以墨色协调,显得清爽自然,而构图中,它以“连环画”形式,穿插家具、乐器进行分割,致使场景连贯有序,繁而不杂。
故事要从一场赏乐开启,横抱琵琶的女子名李姬,她的演奏正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据《宣和画谱》记载,榻上红衣男子为新科状元郎粲,头戴高帽的是主人公韩熙载。此外,在场还有太常卿陈致雍、门生舒雅、书法家朱铣、教坊副使李家明,韩熙载家伎王屋山等人。
图3
🔹第二幕大家开始舞动起来,韩熙载敲击着红色大鼓,舒雅手执拍板,王屋山随之跳起了柔软轻盈的绿腰舞,而新客人德明和尚则作“叉手礼,对舞伎避而不见。
图4
🔹第三幕到了小憩时间,仕女们手拿茶点、琵琶、笛子和箫轻松退场,韩熙载正坐在床榻边净手,围坐一圈的家伎们说着小话,床上,不知哪位客人已经打起了盹儿。
图5
🔹接着便到了第四幕—续摊时间,喝多了的韩在熙敞开衣服坐在禅椅上,一旁的王屋山身着团花对鹅纹缺胯衫,正手执长柄宫扇为其扇风。
正对着他们的乐队坐在绣墩上,李家明拍板,其余四位女乐手有人吹清亮的横笛,有人吹深沉的筚篥,形成了一曲典雅宴乐。
图6 图7
🔹当宴会结束的时候,宾客调笑着,依依不舍地离去,只剩韩熙载形单影只,仿佛早已抽离欢聚的情绪,表情淡然,若有所思。
图8
也许他终于结束了狂欢的表演,殊不知画中的表情已无所遁形,那样的郁郁寡欢,与热闹氛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是时代落寞下一个人的注定结局,它让《韩熙载夜宴图》所呈现出来的思想更为深刻。
可惜的是,这幅画的原作早已不再,所留下的宋代摹本从宫廷流传到民间,被张大千觅得,最终又回到了故宫。
它沉睡于熟悉的老地方,静悄悄地演绎着一场永不散场的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