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L销量暴跌背后:比亚迪的"高端梦"为何破碎?
最近有个朋友问我,比亚迪汉L到底值不值得买。我直接告诉他:先别急,这车马上要降价了。
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数据太扎心了。今年第二季度,比亚迪工厂往4S店压了3万多辆汉L,但实际卖给消费者的只有1.2万辆。剩下近2万辆车,就这么堆在展厅里。吃灰。
六月份更惨。混动版汉L DM(图片|配置|询价)卖出不到1000辆,纯电版汉L EV也才3000多辆。但厂家继续压货,几乎是销量的两倍。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汉L是比亚迪冲击高端市场的关键棋子,现在这个样子,真的很寒心。
一、汉L卖不动,真的只是因为降价预期吗?
很多人说,汉L卖不好是因为大家都在等降价。
没错。
比亚迪给人的印象就是”先别买,等几天就降价”。看看汉EV的例子,从当初接近30万,现在15.48万就能拿下。这种价格屠夫的操作,让消费者学精了。
但降价预期只是表面原因。真正的问题在哪里?
汉L的定位太尴尬了。21.98万的起售价,上面有腾势和仰望这种40多万的豪华车,下面有海豹这种十几万的性价比选择。消费者就想:要买不如加钱一步到位,或者直接买便宜的。
中间价位。最难受。
而且比亚迪的品牌形象也有问题。街上跑的秦、宋Pro太多了,网约车遍地都是。年轻人买汉L,总觉得像开了个升级版的滴滴车。
这不是年轻人不识货。是比亚迪忘了高端应该怎么做。
二、硬件强悍,为什么还是没人买?
说实话,汉L的产品力真的不错。
我试驾过汉L EV。加速2.7秒,充电5分钟能跑400公里,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这些配置都堆满了。硬件水平确实很狠。
但硬件再强,消费者不买单啊。
为什么?
第一,缺乏品牌溢价能力。
小米SU7虽然硬件没汉L那么强,但人家会讲故事。科技平权、年轻态度,这些概念包装得很好。年轻人觉得开小米车是有态度的表现。
汉L呢?还是那套传统的参数堆叠思路。没有情感共鸣。
第二,同价位竞争太激烈。
21.98万能买什么?Model 3、小米SU7、甚至一些豪华品牌的入门车型。汉L的优势在哪里?配置丰富?但消费者要的不只是配置。
他们要的是这车能代表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第三,比亚迪的品牌认知固化。
提到比亚迪,大家第一反应是什么?性价比、实用、便宜。这种认知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汉L硬件再好,还是绕不开比亚迪家族给人的实惠印象。
这就是品牌力的差距。
三、比亚迪的高端化困局,出路在哪?
现在比亚迪确实开始想办法了。
停止给经销商补贴,逼着他们降价清库存。但这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根本问题还在那里。
比亚迪现在面临一个两难选择:
要么把汉L价格降到18-19万,直接和凯美瑞、雅阁抢中级车市场。这样销量可能会上去,但高端化的梦想就彻底破碎了。
要么专注往高端走,把品牌形象彻底换个风格。但这需要时间,需要投入,而且不一定成功。
现在比亚迪就在中间摇摆。既想卖高价,又想保持性价比。这路子走不通的。
我的建议是什么?
比亚迪需要重新定义高端。
不是简单的堆配置,而是要创造品牌价值和情感认同。看看特斯拉,看看小米,人家都有自己的品牌故事。
比亚迪的技术实力不差,甚至在某些领域领先。但技术不等于品牌。消费者买车,买的是身份认同,是生活方式的表达。
汉L要想成功,需要跳出传统的产品思维,转向品牌思维。
汉L的销量低迷,表面上是降价预期的问题,实际上是比亚迪高端化战略的系统性失误。
硬件强悍但缺乏品牌溢价,定位尴尬但没有差异化优势,这些问题不解决,即使降价也只是饮鸩止渴。
比亚迪现在到了关键时刻。要么彻底放弃高端化,回到性价比路线;要么下定决心,真正做好品牌建设。
不能再这样摇摆了。
消费者都在看着。汉L的成败,决定着比亚迪未来的品牌高度。
你觉得汉L还有机会翻身吗?比亚迪的高端化之路,到底该怎么走?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寻找牛粪
工业垃圾
暗夜闻香
主要是电池太抠门,有闪充,给配一个大电池,想不火都难。
用户45xxx44
自己作,谁能阻止
看淡了
翻身?只会更差,与竞争者的差距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