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一位银行家到蒙古旅游,看到一名女子被剥光衣物,用铁链栓住,装进一个木

孙玉俊说 2025-09-05 19:55:52

1913年,一位银行家到蒙古旅游,看到一名女子被剥光衣物,用铁链栓住,装进一个木箱子里,之后被扔进茫茫的沙漠里,原来,这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箱刑”。 法国银行家阿尔伯特·卡恩从1909年开始推动“地球档案”项目,旨在通过彩色摄影记录全球文化多样性。他雇佣多名摄影师,使用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奥托克罗姆技术,这种早期彩色摄影方法依赖玻璃板曝光,能捕捉真实色彩。 1913年夏季,摄影师斯特凡·帕塞特受卡恩委托,前往蒙古地区,当时蒙古刚从清朝独立,社会仍以游牧部落为主,司法体系依赖传统习俗。帕塞特团队从北京出发,穿越戈壁,携带笨重设备记录当地生活,包括寺庙、牧民和市场活动。蒙古司法中,通奸视为严重罪行,尤其针对女性,常采用残酷手段以维护部落秩序。 帕塞特在乌兰巴托附近拍摄时,发现这种刑罚形式。这种项目并非单纯旅游,而是系统性文档收集,卡恩投资巨大,覆盖50国,积累7.2万张照片。蒙古之行聚焦游牧文化,但意外捕捉司法实践,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性别规范的严格执行。帕塞特记录下多种场景,如僧侣仪式和牲畜交易,这些图像如今保存在法国博物馆。 箱刑作为蒙古传统惩处方式,主要针对通奸女性,源于游牧社会维护家庭稳定的需求。执行过程包括剥除衣物、用铁链固定肢体、塞入方形木箱,只留头部和小孔暴露。箱子由粗木制成,四角有时刻符号,如万字图案。 士兵用牛车运至沙漠无人区,放置一碗水后离去。这种刑罚并非即时处死,而是通过饥渴和环境因素缓慢结束生命。沙漠高温可达40度,低温降至零下,加速脱水和冻伤。野兽威胁进一步加剧过程,平均存活期为数日至一周。 1913年7月,帕塞特在沙漠边缘目睹此景,妇女手从箱孔伸出,指甲断裂,试图求助。向导解释这是地方长老判决结果,贿赂有时影响男性脱罪,女性成替罪羊。箱刑历史可溯至古代游牧法规,旨在警示社区,避免直接暴力却造成更大折磨。 帕塞特团队观察到箱子设计限制移动,链条生锈磨损皮肤。类似惩处在蒙古司法中常见,直至20世纪20年代被禁止。事件凸显性别不平等,女性地位虽在畜牧中相对独立,但司法偏向男性主导。 帕塞特拍摄照片时,使用奥托克罗姆技术,需要数分钟曝光,捕捉箱子细节如锈迹和沙痕。团队未干预,因向导警告可能引发部落冲突,影响安全。妇女继续受刑,直至生命终结。帕塞特返回法国,图像纳入卡恩收藏。 1922年,这张照片在《国家地理》杂志刊登,标题“蒙古囚犯在一个箱子里”,引发公众争议。有些读者质疑真实性,但卡恩团队确认是现场记录。此后,照片流传广泛,成为研究蒙古历史的重要资料。 卡恩项目于1931年结束,受经济危机影响,但遗留图像影响深远,推动早期彩色摄影发展。蒙古社会在20世纪初转型,独立后司法渐现代化,废除此类刑罚。事件提醒人们,传统习俗虽维系秩序,却往往牺牲个体权益。

0 阅读:417

猜你喜欢

孙玉俊说

孙玉俊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