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请求中国,帮忙让伊朗铁路全国互联 2025年8月31日晚,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乘机抵达天津,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是他当选总统后的首次访华,意义非凡。 在天津参加完峰会后,佩泽希齐扬选择了乘坐高铁前往北京。正是这段高铁体验,让他切身感受到中国铁路技术的先进,促使他正式向中方提出请求:帮助伊朗实现全国铁路互联。 佩泽希齐扬总统在天津参加完上合峰会后,没有选择其他交通工具,而是乘坐高铁前往北京。这一选择背后,体现了他对中国铁路技术的兴趣和认可。 当列车以每小时350公里速度飞驰时,中国工程师向总统详细介绍了信号系统、轨道技术和抗震设计。 这种亲身体验远比任何宣传册都更有说服力,让伊朗领导人直观感受到现代化铁路的魅力。对佩泽希齐扬来说,这不只是一次“新鲜体验”,更是直面伊朗国内交通困境后的触动。他亲眼看到中国高铁的平稳性和效率,这成为他后续提出合作请求的直接动力。 伊朗与中国的铁路合作洽谈早已开始。今年7月中旬,伊朗国营铁路公司董事长就曾赴华访问,与国铁集团就铁路合作进行了交流。 彼时,双方达成协议,中国将对伊朗铁路线开展现代化电气化改造工程。此铁路线始于东北萨拉赫斯口岸,终于西部拉齐口岸。这条全长1000公里的线路是伊朗国内的“东西干线”,经过首都德黑兰和重镇马什哈德。 今年7月,中国火车首次开往伊朗。伊朗道路和城市发展部部长扎凯里表示,截至2026年,中方业已同意累计向伊朗开行300列过境列车,这一举措或为双方经贸往来等带来新契机。 铁路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仅东西干线改造就需要200亿美元,远超伊朗当前的财政能力。实现全国铁路互联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伊朗可能采用“资源换基建”的创新模式,以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作为工程款担保,这种模式在伊朗与中国的其他合作项目中已有成功先例。 另一个方案是寻求中国的海外发展基金或长期贷款支持。但这会加深两国的经济联系,需要双方建立高度互信。 伊朗还需要建立更加规范的合同执行机制,避免政策反复,中国企业则需做好充分尽职调查,确保技术方案可行、合规风险可控。 对伊朗而言,全国铁路互联不只是交通升级,更是经济突围的战略选择。项目建成后,主要城市间单程时间将缩短70%以上,农产品运输损耗降低六成,带动GDP增速提升0.5个百分点。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这也是伊朗向国际社会展示其发展国内民生的决心。对中国而言,这是在复杂地缘环境下探索国际基建合作新模式的实践。 项目将帮助伊朗从海权转向陆权,规避美国在海运上的掣肘。相较于传统海运,铁路运输更节省成本,也符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伊朗的地理环境特殊,铁路建设面临高温干旱、地震带、复杂地质结构等挑战。中国工程师必须为伊朗量身定制设计方案,不能简单照搬国内经验。 抗高温材料、抗震技术、适应复杂地质的轨道技术,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国高铁已经在国内复杂环境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为伊朗提供合适解决方案。 伊朗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安全,要求将安全放在首位。中伊双方设立联合安全监管小组,对所有施工环节全流程监控,确保每一段线路、每一座桥梁的稳定可靠。 伊朗铁路项目带来的好处远不止交通便利,中国团队在设计方案时,优先采购伊朗本地钢筋、水泥、设备,带动相关制造业和就业岗位。 交通实现现代化后,德黑兰及其周边的农民得以在当日将新鲜果蔬运送至马什哈德的市场。如此一来,他们不必再因运输损耗而被迫低价抛售农产品。伊朗农产品价格改革、就业增收,成为民众最直接的获得感。 据伊朗交通部统计,如果全国铁路实现时速提升和互联,将直接带动3万人就业,每年可减少农产品损耗损失逾5亿美元。 伊朗铁路升级面临不少挑战。国际局势压力和内部复杂关系可能影响项目进展。20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需要创新融资模式和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 但项目前景总体光明。对伊朗而言,这是打破交通瓶颈,促进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对中国而言,这是展示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平台。 项目成功后将使伊朗发展成为亚欧大陆关键物流枢纽,有助于促进其产业转型,减少对能源出口的依赖。 佩泽希齐扬返回德黑兰后,伊朗政府立即开始筹备第一个优先项目:连接德黑兰、伊斯法罕、马什哈德三大枢纽城市的高铁线路。 德黑兰至马什哈德的铁路改造后,设计时速将提升至200公里,最快可实现6小时直达。这将极大改善民众出行体验,特别是每年数千万前往马什哈德朝觐的宗教信徒。伊朗交通部预测,整个高铁互联项目建成后,国内主要城市间单程时间将缩短70%以上。 信息来源:伊朗总统抵达北京 2025-09-02 13:28·红星新闻
伊朗总统请求中国,帮忙让伊朗铁路全国互联 2025年8月31日晚,伊朗总统佩
易云的世界
2025-09-06 16:37: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