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由韩宗琦负责为其穿寿衣,可当韩宗琦接过卫士们递过来的寿

阳光少年万德努 2025-09-07 00:19:03

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由韩宗琦负责为其穿寿衣,可当韩宗琦接过卫士们递过来的寿衣后顿时生气了:“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怎么拿出这样的衣服?你们跟总理那么多年,你们对得起他吗?!”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出生在江苏淮安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原籍浙江绍兴。家道中落,他从小过得苦,不到一岁就过继给叔父周贻淦,可叔父不久去世,由守寡的嗣母陈氏拉扯大。四岁起在嗣母教导下认字,五岁进私塾念书。1907年生母去世,1908年嗣母因肺结核离世,日子更难过。1910年春随伯父周贻赓去东北铁岭,进银岗书院,秋转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学修身、国文、算术。课余读《史记》《汉书》,作文里常写中国图强的想法。冬天冷,他裹薄棉袄在宿舍灯下抄书,手冻僵了还继续。 1913年春考上天津南开学校,8月入一年级己三班,住校舍。四年来发起敬业乐群会,当校刊总经理和演说会副会长。在新剧团负责布景,还演女主角,比如《一元钱》剧在北京天津上演引起反响。1917年6月毕业,9月去日本留学,进东亚高等预备学校补日文,准备考东京高等师范。1918年7月回国探亲,9月返东京,读《震动环球的十日》等书,接触马克思主义。1919年4月离日回国。 1920年11月乘船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1月到英国伦敦停留五周,后去法国巴黎。住窄阁楼,吃冷面包,煤油灯下夜读,日子紧巴巴。1921年春加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到德国柏林,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管宣传。1923年主持国民党驻欧支部事宜。 1924年7月调回国,9月到广州,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建军队政治工作制度。工作常通宵批文件,累到睁不开眼。生活节俭,衣服补丁多不换,袜子破了自己缝,毛巾硬了还用。强调东西来之不易,别浪费。晚年得癌,病痛重还坚持工作。1976年1月8日在北京去世,遗体解剖发现癌细胞扩散全身,身体瘦成皮包骨,手术疤痕满布。解剖后冷冻保存,准备告别。 在北京医院地下冷藏室,韩宗琦负责给周恩来穿寿衣。卫士递来用旧紫布包的包袱,他解开看到一件旧衬衫,领口发白,袖口补丁多,布料旧。韩宗琦发火,问卫士什么意思,怎么拿这种衣服,觉得对不起总理。卫士解释,这是总理生前最好一件,开会穿,磨损皮肤也不换。韩宗琦只能用这件,抖开检查布料。 遗体瘦弱,他从头部套衬衫,轻缓动作。衬衫大,领口松,用别针固定。调整袖子,拉直布料,花十多分钟,擦汗继续。接着刮胡子,理发师朱殿华用温水敷脸,软化胡须,涂肥皂泡沫,均匀抹开。握剃刀从下巴刮,一刀一刀,每几下检查,避免伤皮肤。用时一个多小时,脸干净庄重。韩宗琦监督递工具。 旧衬衫配整洁脸,显出总理朴素。他生前毛巾硬如砂纸,擦红皮肤也不换。这衬衫成最后象征,韩宗琦收拾完注视遗体。 周恩来去世次日,告别仪式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开始。大堂墙中挂巨幅遗像,下灵台放骨灰盒,盖党旗。鲜花篮围着,花香混哀乐。邓颖超站棺旁,虚弱需搀。三天里各地民众来,排队鞠躬,手持白纸花,在寒风站不愿走。入口警卫管秩序,队绵延数百米。 1月11日下午,遗体去八宝山火化。灵车慢行,路两侧人多,低头肃立,擦泪握拳。车队过街,警笛低鸣,民众跟行。火化从下午到深夜,炉门关,烟囱白烟。骨灰多,原盒装不下,用八宝山花瓶盛。骨灰盒放人民大会堂台湾厅过夜,守夜人围,灯柔和。 次日骨灰撒江河,用飞机执行。工作人员开盒,灰随风飘入水。第一处北京密云水库,飞机低飞,水波澜;第二处天津海河,灰落河随波;第三处淮安淮河,家乡水接纳;最后杭州西湖,湖平静,灰融入。他的精神持久,节俭奉献留记忆。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阳光少年万德努

阳光少年万德努

阳光少年万德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