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九三阅兵,你以为最难受的,是日本人,还是美国人?错了。昨天,被这场阅兵伤得最深、最绝望的,是我们的“南方好邻居”——越南。 当越南网友还在为自家阅兵里歪歪扭扭的白皮带争论“是不是角度问题”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中国仪仗队的马靴正以毫米级精度叩击地面。 这一天之后,越南军事论坛的风向变了,从“中国一年两次阅兵都办不到”的嘲讽,变成了“歼-20的彩虹烟是用什么燃料”的追问。 9月初的河内,巴亭广场上16000名越南官兵走过观礼台时,苏-30战机的轰鸣声盖过了人群欢呼。 那时的越南网友,正忙着计算自家装甲车数量能不能超过泰国。 转折发生在9月3日清晨。 越南社交平台上,东风-61核导弹的履带碾过长安街的视频开始流传,弹体上的五星在阳光下反光,有人放大画面发现,导弹车轮胎的纹路都像新出厂的。 之前吵翻天的论坛,突然安静得能听见点赞按钮的轻响。 有人贴出对比图:左边是越南士兵踢正步,前排踢到半空时,后排的脚刚离地。 右边是中国方队,几百人的腿抬到同一高度,裤线像用线拉过一样直。 底下有越南老兵留言,说他们仪仗队的皮鞋是民用款,走不了三公里就变形,而中国士兵一年走坏七双马靴的消息,让评论区沉默了十分钟。 装备的对比更直接。 越南展台上,T-54坦克的炮塔还留着锈迹,导弹发射车的涂漆剥落处能看到美军编号——那是上世纪的二手货。 中国这边,99A坦克的装甲板能映出天空的云,东风导弹车身上的仪器面板闪着微光,机器狼迈着机械腿移动时,关节处的液压杆动作比钟表齿轮还准。 有越南军迷查资料发现,中国展出的激光武器,功率是越南现役防空炮的五倍。 新建的地下指挥所号称“坚不可摧”,深度却只有80米。 而中国亮出的钻地弹参数里,明确写着“可穿透100米混凝土”,北斗导航的厘米级定位,更是越南连图纸都没见过的技术。 这让不少人想起印度,买了一堆先进装备,却总在军演时掉链子,说到底还是缺自己的产业链。 民间讨论的调子变了。之前有人说“谅山战役是老黄历”,现在开始算“中国航母编队到南海需要几天”。 有人提议“学美国打游击”,立刻被反驳“人家无人机能追着你炸”。 最扎心的是条热评:“我们在比谁的正步齐,人家在比谁的导弹准,这根本不是一回事。” 官方的应对透着谨慎。 越南《人民报》把原定整版的阅兵报道,改成了豆腐块大小,删光了“东南亚第一”的表述,反而转载了中国“三位一体”核力量的新闻。 越南主席在国际会议上提到中国阅兵时,只说“尊重中国的发展成就”,全程没提军力,这段视频被截到网上后,有人留言“这话说得像学生对老师”。 周边国家的动作更现实。马来西亚原本要和越南签的装备合作协议,突然说“再研究研究”。 泰国军方代表团转头去了中国防务展,回来就提了引进无人机的计划。 越南外交官在私下聚会时叹气,说现在东盟开会,没人再提“联合制衡”,都在聊“怎么跟中国搞好关系”。 日本和美国的反应成了背景板。 日本政府劝各国别去北京,结果普京带着二战老兵坐进观礼台,26国领导人的笑脸出现在新闻里,日本网友只好酸溜溜说“中国没提广岛”。 美国派B-2轰炸机去南海,却被卫星拍到在中国东风-41的射程圈内,有网友调侃“这哪是示威,是给中国当活靶子演练锁定呢”。 其实这种差距早有先例。 以色列国土面积不如越南,却能自己造导弹、搞无人机,凭着完整的军工体系,在中东站稳了脚跟。 而越南一年办两次阅兵,广场小到装不下十个方队,装备大多是别人淘汰的,连马靴都得缝缝补补,这样的家底,再喊多少“口号”也填不上差距。 1979年的谅山战役过去四十多年了,可有些道理没变:国家之间的较量,从来不是比谁的嗓门大。 越南要是真觉得难受,不如少办两次阅兵,多建几个工厂,毕竟,马靴再亮,也得踩在扎实的土地上才站得稳。 帮我分段,一个句号一段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中方阅兵作用开始发酵,各国态度明显变化? 以前别人说起中国,可能首先想到的是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