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槟榔品牌冠名演唱会渗透年轻人引健康担忧,律师:冠名行为不违法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王永璐

8月16日晚,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内,某知名说唱歌手演唱会如期举行。本应是一场属于年轻人的狂欢派对,却因冠名商"口味王槟榔"引发家长担忧。

图片来源网友

郑州曹女士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反映,昨天,她的孩子在看完演唱会回来后,兴奋说到有粉丝送的"口味王槟榔",并描述"吃着清爽来劲"。曹女士担忧,这槟榔不是被定性为“一级致癌物”吗?这演唱会为何是国内槟榔巨头"口味王"冠名赞助?

[冠名争议]口味王是否打"擦边球"?律师:冠名演唱会不违法

8月17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根据现场网友拍摄画面看到,场馆外"秒来劲嚼口味王"的互动标语格外醒目,许多观众都在此驻足参与互动。

图片来源网友

而记者调查发现,这并非口味王首次布局年轻化场景:2022年、2024年,该品牌以"和成天下""口味王"子品牌连续冠名长沙草莓音乐节;还有与脱口秀厂牌合作推出了“秒来劲看脱口秀头部厂牌联名专场”;而2025年更将触角伸向郑州说唱演唱会,现场万余名观众直接接触品牌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国家广电总局已明令禁止通过广播电视及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槟榔制品。但律师指出,该禁令规定:“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该禁令本质上只是广电总局的一项行政命令,其执行范围限于广电总局下属的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平台以及上述单位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app)开办的官方认证账号。而对于其他传播平台,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不具有约束力,因此,口味王冠名线下演唱会的行为并不涉嫌违法,现行《广告法》也并无明确禁止条款。

而在2019年,湖南省槟榔协会虽发布行业自律公约要求停播广告,该文件也不具备强制效力,导致槟榔企业转战线下活动与短视频平台。

据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调查发现,以“口味王”品牌logo为头像的账号百余个,其中,“口味王”账号在今年4月,在某音平台发起了520短视频话题挑战,而其话题#口味王520狂欢节与#爱你一万年百万狂欢有12.7万人参与,流量高达7亿。

[风险警报]长期咀嚼槟榔有风险,他们用生命告诫他人“别尝试”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在2003年就将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2017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公布致癌物清单时,也将槟榔果列入一级致癌物,其含有的槟榔碱等生物碱成分具有强烈刺激性,长期咀嚼可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增加口腔癌风险。

医学案例触目惊心:

2022年9月10日,年仅36岁的歌手傅松因口腔癌不幸离世。傅松在生前曾公开表示,自己的口腔癌系长期嚼食槟榔所致,并以此为例,强烈呼吁“远离槟榔”。

2022年10月,有媒体报道,河南平顶山的陈先生是一名大巴司机,跑车时,他见别人吃槟榔提神,自己也跟着买槟榔吃。次年7月份,陈先生发现自己的口腔溃疡一直不见好,嘴巴张开也比较困难,就去医院就诊,医生给出了口腔癌的诊断。

2023年,36岁的湖南抗癌网红贤哥因舌癌去世。他临终前也劝告大家远离槟榔。

2024年1月4日,来自湖南的抗癌博主“雨虹”因口腔癌离世,年仅42岁。临终前,她曾在社交平台上反复提醒网友:槟榔真的很危险,远离它,珍爱生命。

然而,面对这些危害,口味王槟榔仍在通过产品创新持续吸引年轻消费者。除传统口味外,木糖醇、枸杞、薄荷、咖啡等新口味爆珠产品相继推出,单包售价15元至100元不等,被指"替代电子烟成为新成瘾物"。

[市场动态]槟榔市场“南严北松”,北方成新战场

当前,浙江、四川、贵州、云南、江西、福建、广东等南方省份多个下辖区域已出台区域性禁售政策,但北方市场监管相对宽松。记者调查发现,通过某团外卖平台,在郑州仍可轻易购得槟榔相关产品,且有部分便利店在口味王槟榔的相关产品并为标注非食品字样。

“槟榔加烟,法力无边”,郑州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告诉记者,平时,他就很喜欢嚼槟榔,开车时间长,难免会有困意,吃颗槟榔可以提神。王师傅表示,他也知道槟榔吃多有致癌的风险,少吃点就没事,所以平时也就是困意时嚼一颗,没有成瘾。

据了解,槟榔具有类似药品的成瘾性与生理刺激性,但比照烟草管理尚缺乏法律依据。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槟榔在北方市场的开拓,槟榔制品也需加大销售管理力度,建议以公共安全和公众健康为首要原则,将槟榔纳入特殊商品管理,参照药品渠道专卖模式严格管控。

2024年6月,河南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曾发布消费提示,明确"槟榔制品不得与食品混放销售,不得在食品经营区域陈列、摆放、销售槟榔制品;电商平台不得以食品名义展示、经营槟榔制品,不得明示或暗示槟榔制品可食用",并呼吁消费者举报违规行为,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便利店违规陈列现象及线上未标注非食品字样。

[健康科普]

长期嚼槟榔可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2024年12月17日,大河报曾刊发《小伙嚼槟榔8年变“方块脸”,医生:槟榔的危害听完你更“方”》的报道,其中,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韩小幸医生提醒到:

槟榔纤维粗糙且含槟榔碱,会快速损伤口腔黏膜。正常黏膜柔软有弹性,但长期嚼食会导致黏膜纤维化(失去弹性),甚至发展为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这是一种癌前病变,癌变率达7%-13%。患者会出现口干、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连普通口腔溃疡都可能癌变。

此外,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了咀嚼槟榔具有成瘾性、危害性。虽有一定药用价值,但长期食用槟榔,容易出现多种健康问题,如牙齿过度磨损、牙齿变黑、牙龈萎缩、咬肌肥大、脸部变形、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口腔黏膜病、口腔癌等。

“对于槟榔,虽不用谈癌色变,偶尔嚼一两颗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其具有成瘾性和生理刺激性,从医学角度还是建议少吃或者不吃槟榔。同时,槟郎也好,烟酒也罢,都应遵循适度,不放纵”,韩小幸说到。

[记者手记]商业利益与公共健康如何平衡?

当致癌风险明确的槟榔制品,通过冠名年轻人聚集的演唱会、音乐节实现品牌渗透,当社交平台上"槟榔秒提神""槟榔文化"的话题持续发酵,我们不得不反思:在商业赞助与生命健康之间,是否存在不可逾越的红线?

那么,记者抛出一个问题,您认为,让明确标注"一级致癌物"的槟榔产品成为万人演唱会的冠名商是否合适?在南方多地禁售、北方市场松动的现状下,河南是否应出台更严格的槟榔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