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东北抗联中唯一一个南方人,不同于杨靖宇和赵尚志被叛徒背叛,他是抗联三杰中唯一活下来的,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他在东北苦苦支撑14年,1955年,他却并没有参与授衔,他就是抗联创始人之一的周保中将军。[凝视] 1902年,周保中出生于云南大理一个白族家庭,原名奚李元,15岁那年,他步行十天从大理走到昆明参军,从此开启军旅生涯,之后他考入云南讲武堂,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 1926年周保中加入北伐战争,因作战勇猛,屡建战功,年仅25岁就晋升为国民革命军少将副师长,被誉为“铁狮将军”。 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周保中却毅然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他被派往苏联学习军事,临行前周恩来为他改名“周保中”,寓意“保卫中华”。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周保中立即从苏联回国,主动请缨前往东北抗日前线,他先后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吉林自卫军总参议等职,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个人魅力,将多支分散的抗日武装力量凝聚起来。 有个传奇故事至今仍在东北流传,1932年5月,周保中在宁安花脸沟开展群众工作时,被当地自卫军误认为日本探子捆绑押送。 面对质疑,他沉着冷静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东北抗战策略,其精辟见解让在场将领深为折服,当即为其松绑并恳请他留下工作。 救国军总司令王德林更是聘请他担任总参议,在攻打宁安、安图等战斗中,周保中总是身先士卒,即便两次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作战,赢得了救国军官兵的普遍敬佩。 1934年,周保中创建了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绥宁反日同盟军,1935年,这支部队发展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后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周保中一直担任军长。 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抗联战士们常常几天吃不上一顿饱饭,树皮、草根成了充饥的“粮食”,日军实行“三光”政策,抗联部队失去了群众基础,只能在深山老林中与敌周旋。 1937年,周保中出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与杨靖宇领导的第一路军、赵尚志领导的第三路军形成“品”字形作战格局,相互策应,这一时期,抗联第二路军涌现出“八女投江”“十二烈士山”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最艰难的时刻出现在1940年前后,日军调集七十万大军疯狂“围剿”,抗联部队从最多时的三万余人锐减到不足两千人,杨靖宇、赵尚志先后牺牲,周保中成为硕果仅存的高级将领。 1939年春,在中共吉东省委扩大会议上,周保中慷慨陈词,表示要用自己的鲜血来浇灌被压迫民族解放之花,这种信念支撑着他度过了最黑暗的岁月。 1942年,抗联部队被迫退入苏联休整,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周保中担任旅长。即便在异国他乡,他仍坚持派遣小分队回国侦察,为最后反攻积蓄力量。 1945年8月,周保中率部配合苏联红军反攻东北,为击败日本关东军作出重要贡献,毛泽东后来称赞他在东北十四年抗日救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 解放战争时期,周保中继续在东北战场奋战,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等职,参与指挥解放长春等重要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主动要求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 1955年授衔时,已转入地方工作的周保中虽然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三枚最高荣誉勋章,但因不在军队序列而未授予军衔。 1964年2月22日,周保中在北京病逝,享年62岁。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东北抗联的历史之所以珍贵,是因为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时间最长、环境最恶劣、牺牲最惨烈的抗日斗争,在日军重兵压境、严寒饥饿交迫的绝境中,抗联将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今天当我们享受和平生活时,不应忘记这些在最黑暗时刻仍然坚持战斗的英雄们,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历史,更是一种精神财富。 你认为像周保中这样坚持十四年抗战的将领,他们身上什么品质最让你感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信源: 周保中: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澎湃新闻
他是东北抗联中唯一一个南方人,不同于杨靖宇和赵尚志被叛徒背叛,他是抗联三杰中唯一
优优谈过去
2025-09-08 11:41:01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