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22年只为这22秒!”2024年,中国籍播音员在日本电视台工作22年后,公

诸葛利剑 2025-09-08 16:22:12

“潜伏22年只为这22秒!”2024年,中国籍播音员在日本电视台工作22年后,公然在国际新闻直播中,中文坚定地表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接着又用英语高呼“不要忘记南京,不要忘记慰安妇,不要忘记731部队!” 胡越这个人,出生在中国,年轻时候就去日本留学,进了东京大学学媒体相关专业。毕业后,2002年开始在NHK的外包公司干活,主要负责中文广播的播音和节目制作。从基层起步,他每天处理新闻稿件,念报道,参与一些国际新闻的录制。二十二年下来,他见证了NHK从老式广播转向数字时代,也看到日本媒体怎么处理敏感话题。比如,东海那些岛屿,在中方叫钓鱼岛,日本那边叫尖阁诸岛,NHK的稿子总是用日方称呼。 他作为中国人,工作上得严格按稿来,避免出岔子,但这事儿肯定让他心里有疙瘩。他还兼职给凤凰卫视做特约记者,报道中日关系和时事新闻,积累了不少经验。外包身份让他薪水不高,合同年年续,但没转正机会。他保持低调,专注本职,逐步成为团队里资深的一员。生活上,他住在东京郊区,平时研究历史资料,对战争罪行有自己的了解。二十二年里,他没公开闹过事儿,就这么一步步熬着,直到2024年那场直播。他笔名叫树语或林田,在社交媒体上偶尔发文,分享对历史的看法。工作让他接触大量日本媒体的运作方式,也让他越来越清楚一些报道的偏向性。 直播那天是2024年8月19日下午,NHK国际电台的中文节目在播报靖国神社石碑被涂鸦的新闻。稿子本来只说这是不文明行为,岛屿叫尖阁诸岛,还省略了涂鸦里的“军国主义去死”。胡越拿到稿子后,向编辑提出异议,认为描述不完整,会误导听众。编辑商量后,坚持不改,甚至删掉更多细节。他在播报时,先按稿念基本事实,然后补充了涂鸦包含“军国主义去死”。接着,他放下稿子,用中文说“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没等反应过来,又切换英语,高喊“不要忘记南京大屠杀,不要忘记慰安妇,不要忘记731部队”。整个过程就22秒,信号被切断,但已经传到全球听众耳朵里。这事儿直接戳中了中日历史敏感点,日本右翼势力气炸了,NHK内部也慌了神。胡越的举动不是随口一说,而是对长期积累的不满爆发。他在事后采访中提到,NHK的报道常常淡化战争罪行,比如慰安妇问题禁止用“随军”一词,南京事件也轻描淡写。这22秒,让他把这些压抑的东西全抖出来,成了国际新闻焦点。 事件一出,NHK马上解雇了胡越这个外包员工。日本极右翼在网上对他攻击,发出威胁。NHK高层震动,国际广播理事傍田贤治引咎辞职,会长等多名负责人受处分,还退还部分薪酬。日本总务省发行政指导,批评NHK管理失责,没履行公共广播使命。2025年9月1日,东京地方法院判胡越赔NHK1100万日元,约合54万人民币,理由是损害广播客观性和准确性。 他回国了,没出庭也没答辩,判决执行成疑。回国后,8月26日,他在社交媒体发文:“归零,归来,平安,勿念。22年,22秒。”他拒绝商业邀约,转而做公益,参与历史教育,讲战争真相。NHK为了防类似事儿,宣布中文新闻改用AI播报,减少直播环节。这变化讽刺得很,一个公共媒体因为真人说了真话,就靠机器避风险。全球媒体报道了这事儿,让日本战争罪行又被翻出来讨论。中国网友叫他民族脊梁,他自己说,与历史为敌者,和屠杀者同罪。事件余波还在,引发中日媒体对历史认知的争论。 胡越的经历不是孤立的,它反映出媒体在处理历史问题时的复杂性。他从留学到工作,二十二年都在日本媒体圈混,亲眼见识报道怎么被篡改。钓鱼岛争端自古有据,日本媒体却总用自家称呼。南京大屠杀有铁证,慰安妇受害者故事真实,731部队细菌战罪行记录详尽,但NHK常常回避或淡化。他在凤凰卫视的报道中,也触及这些话题,积累了对真相的坚持。2024年那次直播,靖国神社涂鸦事件成了导火索。 那涂鸦是中国人干的,写“军国主义去死”,NHK稿子故意模糊。他补充事实后脱稿,等于公开对抗这种掩盖。事后,日本法院的判决凸显了他们对“客观性”的定义,其实是维护自家叙事。他回国后,继续发声,强调历史修正主义是日本政府的路线,从首相致辞到媒体宣传,都在推进。像战败日不再提侵略历史,游说西方撤慰安妇纪念碑。这些事儿,让他觉得必须站出来。NHK用AI取代人工,表面防失误,其实避开真人良知。这事件让更多人思考,媒体该怎么平衡真相和立场。

0 阅读:1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