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军威胁入侵委内瑞拉之际,俄罗斯媒体在9月8日报道称,中国在委内瑞拉的马拉开

天天纪闻 2025-09-09 09:40:00

就在美军威胁入侵委内瑞拉之际,俄罗斯媒体在9月8日报道称,中国在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建立了第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开始开采。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委内瑞拉这国家地下埋着 3040 亿桶原油,比沙特还多,是全世界石油最多的地方。可就是这么个 "坐在油桶上" 的国家,老百姓却过得苦哈哈。   超市里货架空空的,买袋面粉要排半天队;医院里连止痛药都缺,癌症病人只能等着。为啥?还不是因为美国的制裁把这个国家的经济给锁死了。   马拉开波湖曾经有多风光?上世纪那会儿,湖面上密密麻麻全是抽油机,一天能产 7000 万吨原油,湖水都被染成了黑色。   可从 2017 年美国开始制裁后,这里就不行了。到 2020 年,委内瑞拉每天只能产 30 万桶油,连原来的零头都不到。   石油是他们的命根子,收入一下降,政府没钱搞民生,学校缺老师,医院缺药品,连自来水都成了奢侈品 —— 普通家庭一周只能用几小时水。   联合国报告说,光 2017 到 2018 年,就有 4 万委内瑞拉人因为缺医少药死掉了。   这次中国来投资,对当地人来说真是久旱逢甘霖。负责这个项目的是家叫康科德资源的中国公司,不是中石油、中石化那种大巨头,而是家私营企业。   也正因为是私企,才敢在这种受制裁的地方做生意 —— 大企业怕美国报复,小企业反而敢钻这个空子。   他们花 10 亿美元弄来的 "阿鲁拉" 平台,是专门设计的浮动设施,能在马拉开波湖这种又有淡水又有海水的复杂环境里作业。   中国工程师们从舟山过来,带着设备和技术,目标是把湖西边两个老油田的产量提上去。这俩油田现在一天才产 1.2 万桶油,他们计划到 2026 年底提到 6 万桶。   办法就是重启 100 口闲置的老油井,这些井不是没油了,就是设备坏了没人修。中方和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签了 20 年的合同,说好采出来的油轻质的归委内瑞拉自己,重质的就运到中国去。这种重质油虽然难炼,但价格便宜,咱们国内的炼厂正好用得上。   有意思的是,这事儿赶上美军在加勒比海搞动作。9 月初,美国派了 10 架 F-35 战斗机、7 艘军舰,还有艘核潜艇,跑到离委内瑞拉海岸线 1050 公里的地方军演。   说是要 "打击贩毒",可谁都知道,这么多先进武器对付几个贩毒船,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冲着委内瑞拉来的,也是给想和委内瑞拉做生意的国家脸色看。   美军这架势,和中国公司的低调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工程师们不声不响地在湖边搭起临时营地,教当地工人修设备、查管道。   按照协议,每雇一个中国员工,就要带九个委内瑞拉人干活,现在已经有五十多个当地家庭靠这个项目挣到工资了。   其实中国和委内瑞拉做石油生意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委内瑞拉 90% 的石油都出口到中国。但以前主要是买现成的原油,像这样直接投资建钻井平台还是头一回。   这背后有个重要原因:美国去年取消了对委内瑞拉石油制裁的豁免,雪佛龙这些美国公司没法好好做生意了。这就给中国企业腾出了空间 —— 你不做,有的是人做。   不过这生意做得不容易。马拉开波湖的油田太老了,管道锈得厉害,电力供应也不稳定。中国团队不光要抽油,还得先修基础设施。   而且美国制裁阴魂不散,银行转账都麻烦,据说他们专门搞了套绕开美元的结算系统,用人民币直接买委内瑞拉的石油,再用这些钱给他们运医疗设备和粮食。   对委内瑞拉来说,这 10 亿美元投资真是雪中送炭。他们的经济太依赖石油了,政府预算的三分之二都靠石油这个石油收入。   去年好不容易把日产量恢复到 103 万桶,刚有点起色,美国又收紧制裁,雪佛龙每天 20 多万桶的产量可能保不住了。中国这个项目虽然规模不大,6 万桶的目标也就够全球一天消费量的零头,但对委内瑞拉来说,每桶油都是救命钱。   当地人的生活已经开始有变化了。在马拉开波市的超市,最近货架上慢慢有了面粉和牛奶,虽然价格还是贵,但至少能买到了。医院里也多了些从中国运过来的药品。   湖边的抽油机重新转起来,也让不少逃到邻国的人回来了。   当然,这事儿也不是没争议。有人担心委内瑞拉会不会变成第二个 "债务陷阱",也有人说中国是趁人之危捡便宜油。   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些大道理太远了,他们更关心能不能买到菜、看得了病。   现在马拉开波湖的夜晚,一边是钻井平台的灯火,一边是美军战机的巡逻灯。这片黑色的湖水见证过石油繁荣,也经历过制裁寒冬,如今又成了大国博弈的舞台。   对委内瑞拉人来说,他们不在乎谁赢谁输,只希望那抽油机转得再快点,超市货架再满点,医院的药再多一点。毕竟,再多的石油储量,不如眼前能摸到的生活。

0 阅读:352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