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要感谢的是乌克兰而不是俄罗斯?因为中国军工的崛起,离不开一个特别的国家,这个国家,并非大家普遍认为的俄罗斯,而是乌克兰。 乌克兰的军事工业那可是相当发达。苏联时期,乌克兰就是重要的军工基地,军事工业占原苏联国防潜力的30%。像世界最大的导弹生产厂家之一“南方机械制造厂”,就位于乌克兰,苏联62%的地对空导弹,42%的战略导弹都是由该厂独立生产或与其他军工企业合作生产的。 中国和乌克兰的军事合作那可是成果丰硕。上世纪90年代,中国从乌克兰买了三艘很有代表性的大型舰船,被大家称作“乌克兰三舰客”。 其中,“雪龙”号破冰船是中国1993年以1750万美元从乌克兰赫尔松造船厂购得的,经过改造后,成了中国唯一功能齐全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青海湖”号综合补给舰也是赫尔松造船厂建造的,原计划交付苏联海军,苏联解体后被中国购买并续建,1996年交付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是中国第一艘、也是迄今装备最大的综合补给舰。 还有“辽宁”号航空母舰,它的前身“瓦良格”号也是乌克兰尼古拉耶夫“61名公社社员”造船厂建造的,后来被中国购得,历经周折拖到大连,经过续建和改造,成为了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除了这些舰船,乌克兰还在很多其他方面给了中国很大帮助。中国从乌克兰引进了“欧洲野牛”大型气垫船项目,这对中国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提升有很大作用。而且,乌克兰的专家们也为中国军工发展出了不少力。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军工企业科技人员流失严重,中国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双引工程”,引进了大批乌克兰专家。 这些专家大多重视中苏友谊,工作严谨,他们来到中国后,介入具体项目,为中国军工技术的提升提供了很大帮助。比如,乌克兰在对华海军技术输出上就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邀请了很多乌克兰海军方面的专家赴华讲学或从事科研。 当然,俄罗斯在过去也和中国有军事合作,对中国军工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但相比之下,乌克兰在一些关键领域的技术转让和人才支持方面,对中国军工崛起的作用更为直接和关键。俄罗斯虽然也帮助中国研发了一些武器装备,比如052C驱逐舰和054护卫舰等,但乌克兰在海军装备、导弹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是中国军工实现突破的重要因素。 所以说,中国军工的崛起,乌克兰功不可没,中国真得好好感谢乌克兰。正是因为有了乌克兰的帮助,中国军工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在国际军事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最近刷新闻的人该发现了:从外交部记者会到人民日报通稿,官方提台湾的说法变了——“
【27评论】【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