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不大规模招募女兵?精准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即便90%男人死光了,即便留下10%老弱病残男人,战后女人负责生就行,最多只需两代人,人口数量就补回来了。 其实这个道理古人早就用实际经历证明过了,远的不说,就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苏联,当时打得最惨烈的时候,全国16到55岁的男人几乎死的死、残的残,光战死的就有两千六七百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男人牺牲。 但你看战后没过多少年,苏联的人口就慢慢恢复过来了,这背后最关键的就是他们保住了育龄妇女。 战争最紧张的时候,苏联虽然也让妇女进工厂干活,但很少让她们上战场拼杀,就是怕伤了生育的根本。 战争期间,苏联的生育率从1941年的4.6一下子跌到1943年的1.68,就是因为那会儿连后方都不稳定,妇女没法安心生孩子。 可仗一打完,男人们从前线回来,国家赶紧给妇女们创造安稳的生活,到1946年就迎来了婴儿潮,出生率一下子就上去了,没过两代人,人口缺口就补上了。 这背后藏着一个简单的规律:人口繁衍不靠男人数量多,靠的是育龄妇女能安全地生孩子、养孩子。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早就说明白了,20到29岁的妇女最能生,这个年龄段的生育率能达到66.51到77.23,也就是说每1000个妇女一年能生几十个孩子,而超过35岁后生育率就降到12.56了,40岁以上更是只剩3.4了。 要是大规模招女兵上战场,万一伤亡多了,损失的都是最能生的年轻妇女,那战后就算剩下再多老弱病残的男人,也没人能生孩子补人口了。 你再看看战乱中的缅北,那里的女人一辈子要生十几个孩子,可活下来的也就五个左右。为啥要生这么多?就是因为战争、疾病这些灾祸会夺走孩子的命,她们是在用高生育率对抗高死亡率。 但如果能让妇女远离战争,不用担惊受怕,生孩子时能有干净的环境,孩子生下来能躲过战乱和疾病,根本不用生那么多就能保证人口增长。 苏联战后就是这样,把妇女从战场上撤回来,给她们提供安全的生育环境,婴儿存活率提高了,人口自然就涨得快。 从历史上看,只要保住了育龄妇女,再惨烈的人口损失都能补回来。东汉中期全国有5600万人,经过一百多年的战乱,到西晋统一时只剩1616万了,但后来靠着休养生息,人口又慢慢恢复了。 这中间最关键的就是让妇女能安心生育,不用上战场送死。一个健康的男人一年能让好几个女人生孩子,就算只剩10%的男人,只要他们能生育,配合足够的育龄妇女,人口增长速度不会慢。 可要是妇女少了,尤其是能生孩子的年轻妇女少了,就算有再多男人也没用,人口只会越来越少。 现在俄罗斯还在头疼人口问题,普京都说了,出生率降到1.4%了,关键就是育龄女性数量不够。这还是和平年代,要是战争中再让女兵大规模伤亡,那人口断层就更难补了。 算笔明白账的话,假设战后剩下100万育龄妇女,按25到29岁妇女平均每年生2个孩子算,第一年就能生200万孩子,其中一半是女孩,等这些女孩长到20岁,又能加入生育队伍,第二代就能生400万孩子,两代人下来,人口就能翻好几番,这就是人口繁衍的滚雪球效应。 所以说,不用大规模招女兵,根本原因就是要保住人口繁衍的“种子库”。男人在战场上牺牲再多,只要能留下少量能生育的男性,再保住足够的育龄妇女,让她们战后安安心心生孩子,用不了两代人,人口数量就回来了。 要是把女兵送上战场,万一伤亡太大,损失的可是能生孩子的“根本”,那战后就算有再多男人,也没人生孩子补人口了。 从古到今的战乱和恢复都证明了这个理儿,保护好妇女,就是保住了人口的未来,这比让她们上战场打仗重要得多。
东大进行了一场服从性测试,反应最大的居然不是老美九三阅兵过去快一周了,但还是有
【47评论】【7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