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没能从京师突围,被迫煤山自杀,本质上是崇祯皇帝总想花小钱,办大事!这也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李自成大顺军进军北京,真正冲到京师救援崇祯皇帝的,几乎就只有明军将领唐通带领8000精兵日夜驰援。 结果呢?晚上饭菜没有,住宿没解决,崇祯皇帝就给了,唐通本人40两白银赏钱,给了8千明军援军一个人半两白银赏钱。就连,1个人1两白银都没舍得给。 这可不是崇祯头一回这么“精打细算”了。他总觉得国库里该有点老底儿,舍不得真金白银往外拿,老觉着忠君爱国就得讲奉献,谈钱多俗啊。可底下人饿着肚子咋打仗呢?明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北方大旱蝗灾闹得人吃人,当兵的也是人,也得养家糊口啊。您这四千两银子打发叫花子呢,人家唐通带着八千弟兄玩命赶来,饭都吃不上一口,心寒不寒? 崇祯这人吧,你说他不努力真是冤枉他了。天天起早贪黑批奏章,衣服破了都舍不得换新的,确实想做个好皇帝。可他毛病也不少,疑心病特别重,十七年里光刑部尚书就换了十七个,内阁大臣换了五十个,搞得没人敢担当,生怕一不小心掉脑袋。袁崇焕那么大功劳,说凌迟就凌迟了;兵部尚书陈新甲替他秘密议和,事情漏了立马被砍头顶罪。这么干,谁还敢给他真心卖命? 说到底,明朝那会儿早就千疮百孔了。外边有皇太极的清军虎视眈眈,里边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越剿越多。再加上百年不遇的小冰河期,连年大旱,粮食绝收,瘟疫横行,有些地方甚至“十室九空”。朝廷能收上来的税越来越少,用钱的地方却越来越多,财政眼看就崩了。崇祯还死要面子,不肯痛快议和争取时间,也舍不得彻底放开让地方武装自救,就在那死要面子活受罪。 最可惜的是,他本来有机会跑掉的。南京有一套完整的备份朝廷班子,比南宋赵构开局强多了。有大臣劝他南迁,或者至少让太子先去南京稳住局面,这样即便北京丢了,大明半壁江山还能延续。可朝廷里一堆“正人君子”光喊口号,说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道德绑架玩得飞起。崇祯自己又犹豫不决,怕担“弃都”的骂名,拖了俩月没动静,最后想跑都跑不成了。结果呢?李自成一来,那帮当初喊最响的大臣排队投降,只剩崇祯自己跑煤山上吊,临死还抱怨“诸臣误我”。这话虽不全对,但也挺讽刺的。 所以说,崇祯这“花小钱办大事”的思维,真是要了命。该大方时抠搜,该果断时犹豫,该甩包袱时要面子。他不是不想救国,而是能力、性格和眼光,实在撑不起他的雄心,最终把一副烂牌打得稀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崇祯皇帝没能从京师突围,被迫煤山自杀,本质上是崇祯皇帝总想花小钱,办大事!这也是
海边观潮客
2025-09-12 01:42:0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