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万安访陆时间敲定! 5人小组名单曝光,竟无民进党,大陆亮明底线:越线免谈。

波览历史 2025-09-12 01:43:31

蒋万安访陆时间敲定! 5 人小组名单曝光,竟无民进党,大陆亮明底线:越线免谈。   9月10日,台北市议会的抽签结果一出炉,就成了两岸关注的焦点。国民党吴世正、曾献莹、柳采葳和民众党张志豪4人成功中签,与台北市长蒋万安组成5人访陆团,他们定于9月25日前往上海参加“双城论坛”。   这个持续了14年的两岸城市交流平台,这次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这次访团的人员构成很能说明问题。4名随团成员里,国民党占了3位,民众党有1位,而民进党从头到尾都没参与抽签。   其实这不是民进党第一次这么做,去年的“双城论坛”他们也是这样回避的。国民党籍民代游淑慧曾说过,民进党之所以这样,是怕正常的两岸交流影响他们一直坚持的“台独”立场。   这种刻意保持距离的态度,和岛内政局的变化形成了鲜明对比。   大陆方面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最近的记者会上说,大陆一直支持两岸城市开展交流合作,上海和台北也在为这次论坛保持沟通。   但他也强调,所有交流都得建立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   这个要求不是现在才提的,回顾30年前的汪辜会谈就能明白,正是因为有了“九二共识”这个基础,两岸才能开启对话协商的大门,才有了后来各种交流合作的可能。   这就像盖房子需要稳固的地基,两岸交流也需要这样的政治基础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九二共识”对两岸关系来说,就像定海神针一样重要。过去30年的经验已经证明,只要坚持这个共识,两岸关系就能顺利发展,台湾同胞也能从中受益;要是背离了它,两岸关系就容易紧张,台湾同胞的利益也会受影响。   “双城论坛”能坚持14年,开展包括环保、教育、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的合作,靠的就是这个基础。比如上海和台北在健康城市建设、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合作,都实实在在地改善了两地民众的生活。要是没有这个基础,这些合作根本无从谈起。   从台湾民众的态度也能看出交流的重要性。去年12月台湾ETtoday的民调显示,72.1%的台北市民支持继续举办“双城论坛”,64.8%的人认为两岸关系越紧张,越需要通过论坛这样的平台进行对话。   这说明大多数民众都明白,交流合作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台北和上海在低碳环保、智慧医疗等方面的合作,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   民进党选择缺席,其实是忽略了民众的真实需求。有网友就说,拒绝交流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只会让台湾错过很多发展机会。   蒋万安这次率团访陆,既有压力也有机遇。作为连续两年带队参加论坛的台北市长,他一直明确表示反对“台独”,希望为两岸关系争取更多和平曙光。   这种立场和民进党形成了对比,也符合大多数民众的期待。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几任台北市长都坚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动交流,才让“双城论坛”成为两岸城市合作的典范。   这次访问,蒋万安需要继续坚守这个原则,才能让交流持续造福两地民众。   现在的岛内政局对在野党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民进党在今年的罢免中失利后,政治上处于防御状态,而国民党和民众党有了更多主动作为的空间。   通过“双城论坛”这样的平台推动两岸交流,不仅能展现他们在两岸关系上的务实态度,也能回应民众对和平发展的期待。   台北在市政管理、社区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和上海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正好可以互补,这种合作本身就超越了政治层面的意义。   大陆从来没有关闭过两岸交流的大门,但也不会在原则问题上让步。“九二共识”不是束缚交流的枷锁,而是保障交流质量的准则。   就像过去14年里,上海和台北在教育、文化、环保等领域的合作,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取得的成果。   那些担心这个条件会限制交流的说法,其实没看到一个基本事实:没有原则的交流,最终只会流于形式,带不来真正的好处。   随着9月25日的临近,蒋万安带领的访团即将启程。这次行程不仅是两岸城市合作的延续,也关系到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   当台北的城市治理经验遇上上海的发展活力,当两岸民众的实际需求超越政治分歧,这样的交流就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信息: 中时新闻网:台北-上海双城论坛9月25日举行,随团名单抽签确定,2025年9月10日 上海台北就双城论坛事宜“保持沟通”2025-09-11 13:10·参考消息

0 阅读:1457

评论列表

乐居故乡人

乐居故乡人

1
2025-09-12 02:28

无聊

春生

春生

2025-09-12 05:58

这个谈样子货,有什么用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