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专挖日寇眼珠,落他手里的鬼子不是双眼尽毁就是被剁了喂狗。黄生兴,人送外号“中国最强眼科专家”,放话道:既然鬼子不长眼敢来犯我中华,这眼睛干脆也别留了。 1918年,黄生兴出生在湖南怀化中方县花桥镇的一户农家。湘西多山,民风彪悍,他从小跟着父亲上山打猎,十来岁就能徒手搏兔。 1937年日军侵华,18岁的黄生兴正在田里插秧,亲眼看见日本飞机轰炸县城,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当天夜里,他揣着家里祖传的猎刀,步行三十里山路到县城报名参军。征兵处的军官见他体格壮实,问他会不会用枪,他二话不说抄起一杆汉阳造,百米外打落枝头的麻雀。 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90师269团,黄生兴很快崭露头角。1938年春,他带着三名新兵执行侦察任务,在岳阳城外遭遇日军巡逻队。新兵紧张走火暴露位置,五十多个鬼子端着刺刀包抄过来。 黄生兴让战友躲进树林,自己抱着四杆步枪边打边退。子弹打完了就用刺刀拼,整整缠斗两个小时,鬼子倒下三十多具尸体,剩下的吓得调头就跑。 打扫战场时,他盯着满地呻吟的日军俘虏,突然想起上个月回家时,看见同村的王大爷被鬼子挖了眼睛扔在村口。“小鬼子不是喜欢挖人眼吗?老子今天让你们尝尝滋味!”他抄起匕首,寒光闪过,二十多双鬼子的眼珠子被剜出来扔进草丛。 这一战让黄生兴成了传奇。士兵们私下议论,说他杀鬼子时眼睛红得像血,刀刀直取要害。连军长杜聿明都听说了他的名号,特意把他调到戴安澜的200师。1939年昆仑关战役打响,黄生兴所在的600团担任主攻。 战斗打到第三天,他左臂被日军机枪扫断,伤口血流如注。卫生员要抬他下火线,他咬着牙用刺刀挑开皮肉,扯下裤腿当绷带,单手持枪继续冲锋。 在攻打日军核心阵地时,他带领敢死队摸进鬼子战壕,用断臂卡住敌人刺刀,另一只手掏出匕首划向对方咽喉。战后清理战场,战友们发现他的断臂上还挂着半截日军军旗。 黄生兴对待俘虏手段狠辣,却对百姓极好。部队路过村庄,他总会帮老乡挑水劈柴。有次行军途中遇见个饿得奄奄一息的小女孩,他把自己三天的口粮全给了她,还脱了外套给孩子披上。 士兵们问他为啥对鬼子那么狠,他蹲在石头上抽烟袋锅:“鬼子进村烧杀抢掠时,可曾对咱老百姓手软过?” 1944年,黄生兴因重伤复员回乡。政府给他安排了工作,他却拒绝了:“我一个残废,别占国家的便宜。”此后三十年,他隐姓埋名在乡里当邮递员,每天背着邮包翻山越岭。村民们只知道他是个独臂老人,没人知道他曾是让日军闻风丧胆的“活阎王”。 直到2012年老人去世,村里人才从他枕头底下翻出个铁盒,里面装着半截染血的日军军旗、三枚弹壳,还有张泛黄的二等功奖状。 黄生兴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有人说他手段残忍,有人说他大快人心。但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面对烧杀抢掠的侵略者,又有多少人能保持所谓的“仁慈”? 当鬼子的刺刀捅向手无寸铁的百姓时,当村庄被烧成废墟时,以暴制暴或许是最无奈的选择。那些被剜去的眼睛,是侵略者的罪证,更是一个民族不屈的印记。 如今,在怀化抗战纪念馆里,还陈列着黄生兴用过的那把匕首。刀刃上的缺口,仿佛还能看见当年的血光。这位独臂老人用一生诠释了: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的骨头永远是硬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他专挖日寇眼珠,落他手里的鬼子不是双眼尽毁就是被剁了喂狗。黄生兴,人送外号“中国
名城探寻
2025-09-13 07:44: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