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令复兴大坝竣工,埃塞俄比亚总理当场落泪,非洲多国领导人十分唏嘘! 2023年9月的非洲草原上,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站在青尼罗河岸边,望着眼前1800米长的混凝土巨坝,眼泪没忍住掉了下来。这座被当地人称作“复兴大坝”的庞然大物,花了12年时间终于完工,不光让埃塞人挺直了腰杆,更让旁边观礼的非洲各国领导人心里五味杂陈。 说起来这大坝真是命运多舛,早在2011年奠基时,埃及就放话要炸掉它,理由是担心尼罗河下游水量减少。当时西方企业一看这架势,都怕惹麻烦不敢接手,毕竟这项目要横跨边境,还得协调三个国家的用水矛盾,光设计图纸就堆了半间屋子。没想到中国企业接了下来,先啃下了最硬的骨头,2015年就把500千伏的输变电工程建好了,相当于给大坝铺好了电力高速公路。 埃塞1.35亿人口里,以前近一半家里连电灯都用不上,工厂经常因为停电停产。现在好了,5150兆瓦的装机容量直接让全国发电量翻了倍,不光老百姓家里亮堂了,还能把电卖给苏丹、吉布提这些邻国,一年光卖电就能挣1.82亿美元,十年后预计能涨到4亿美元。想想看,以前埃塞穷得叮当响,现在靠卖电就能创收,这变化搁谁身上不激动? 当初修这大坝花了50亿美元,对埃塞来说可不是小数目。但算算账就知道有多值,建坝前全国电力覆盖率才30%左右,现在靠着大坝和配套的光伏电站,90%以上的能源都来自水电,连燃油车进口都停了,开始搞电动汽车转型。 中国企业不光帮忙建坝,还手把手教技术,就像肯尼亚的蒙内铁路那样,既给当地创造了7万多个工作岗位,又留下了能自己运营的技术队伍。这种实在劲儿,让不少非洲领导人看着眼热。 最让周边国家唏嘘的是埃塞解决争端的方式,埃及一开始把大坝视作威胁,甚至秘密制定过军事打击计划。但埃塞一边建坝一边谈判,2023年终于和埃及、苏丹达成协议,承诺蓄水时不影响下游用水。这种用发展化解矛盾的思路,让肯尼亚总统鲁托都忍不住感叹:这才是非洲自己搞基建的样子。要知道,以前非洲国家搞大点的工程,不是被西方卡脖子就是自己吵翻天,哪见过这么顺利的。 现在这大坝已经成了埃塞的新骄傲,和古人类化石、石头教堂并列成“四大国宝”。站在坝顶往下看,1500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波光粼粼,每年能灌溉50万公顷农田。阿比总理落泪的时候,心里想的可能不只是发电数据,而是整个国家的命运,从靠天吃饭到能源出口国,从被质疑“建不成”到成为非洲标杆,这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发展底气。 旁边看着的非洲领导人心里跟明镜似的,同样是搞基建,自己国家要么缺资金,要么缺技术,要么怕得罪人不敢干。埃塞这一步棋走对了,找对了合作伙伴,把争议不断的跨界工程变成了共赢项目。难怪有人感慨,西方专家画再多图纸,不如中国推土机实在,这大坝修的不只是混凝土墙,更是非洲自己掌握发展主动权的信心。
对新加坡不能心慈手软! 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在日前的演讲中说,我们和中国人同宗
【449评论】【3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