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想到还能把这个跟《论持久战》结合在一起分析,厉害[赞] 我们做事需要反馈和肯定,当外界不能提供正向反馈和肯定时,需要内在自发的自我价值肯定,这个挺难,也的确是需要学习和努力去做的。 就像当年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抗战和敌后抗战,的确就是两种心态。正面抗战老蒋一直在乎的就是怎么打得让全世界得觉得慷慨悲壮,但是真遇到危机就犹豫不决胡乱指挥,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都是如此。敌后抗战还真就是一种从零开始的建设性成长性战略思维在指导,尽量保存自己多消灭消耗敌人。本来就是根据地建设占了革命工作的主要部分。 至于王佳芝用自以为胜利的爱情去缓解自己对于事业失败的焦虑,这种心理状态现实中也大把的。 这也是王佳芝不独自刺杀易先生的关键。 王佳芝此时想要的是成就感,任何形式的成就感都可,而易先生是那时唯一给她一点成就感的人,她不需要噶掉他,只需要确定这个男人爱自己,就足够她投降放弃自己的原则了。 本质上和同学杀老曹没啥区别,他们在长久的心理压力崩溃了,这时候稍微给他们一点火苗,他们就会朝着那个他们以为的正向反馈去,不顾一切的去,因为他们太需要正反馈了,哪怕噶的是自己想象里的大汉奸。 甚至从王佳芝的视角来看,亲情是假的,父母重男轻女带着弟弟远走英国却把她一个人丢下;爱情是假的,暗恋的男神邝裕民 为了所谓的家国大义轻易就牺牲了她;友情也是假的,自己最信任的几个同学不经她同意就决定了让她献出处子之身。只有和易先生做A时,那种短暂的快感和欢愉才是真实的。
道不同不相为谋…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