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8日报道,赖清德在专访中谈到大陆九三阅兵时表示,希望中国大陆不要轻忽台湾的善意,而是张开拳头,与台湾进行对话。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 这场大阅兵不仅气势恢宏,更把中国最新的军事实力摆在全世界眼前:东风系列导弹整齐列阵,第六代隐形战机模型公开亮相,人工智能作战系统、无人机蜂群体系也同步展示。 可以说,这次阅兵释放的信号非常明确——中国今天的国防能力和战略意志,已经和过去完全不一样。 阅兵过后,台海局势立刻起了变化。解放军次日派出28架次军机和多艘舰艇在台海周边巡航,火箭军也执行火箭发射任务,形成了强大的威慑效果。台湾军方在第一时间统计情况,内部甚至传出对解放军新型核打击力量“深感压力”。 就在这种背景下,赖清德在9月8日接受外媒专访时突然“换了语气”,声称希望大陆不要轻视台湾的善意,要“张开拳头与台湾对话”。 问题是,他口中所谓的善意,究竟从哪里来? 其实就在三个月前,赖清德还在大放厥词。他抛出“两岸互不隶属”的说法,本质就是“新两国论”。结果很快就引来解放军“联合利剑-2024B”大规模军演的强硬回应,当时台海空域出现48架次战机编队穿越,场面一度剑拔弩张。 而如今短短几个月后,赖清德却在媒体上“喊和”,说要和大陆对话。这个反差,背后显然有原因。 一方面,九三阅兵的震撼确实让台当局感受到了压力。大陆展示的不仅是装备,还有体系化的实战能力。 像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可以突破现有拦截系统;无人机蜂群作战,足以暴露台军防空漏洞;再加上火箭军的远程打击能力,台军几乎没有应对办法。 另一方面,台当局自己心里也明白,一旦局势升级,美国和盟友未必真会派兵。英国前首相约翰逊跑去台湾说英国会支持,但这更像是嘴炮。 美国国内现在也在收缩战略,特朗普政府公开提及二战援华历史,释放出不想因台海问题与中国硬碰硬的信号。 日本则强调坚持和平道路,不愿在台湾问题上选边。赖清德不得不考虑:真要走到军事摊牌那一步,台湾恐怕是孤立无援。 所以,他转而喊出“善意”,其实是想缓一缓局势。 赖清德态度转变,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内外交困”。 先说内部。最新民调显示,赖清德的支持率已经跌到28%,创下新低。民进党内部也风声鹤唳,丑闻不断。前“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被爆出财务漏洞,党内“逼宫”声不断。 与此同时,岛内社会的情绪也在变化。九三阅兵当天,台湾网红“馆长”直播时超过百万人在线观看,评论区不少人留言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中国的骄傲等于台湾的骄傲”。 这类声音打破了民进党长期构筑的信息茧房,让当局坐立不安。 再看外部,赖清德原本想把台湾捆绑到美国的战车上,用“台湾若不保,全球经济受重创”的说法博取关注,但美国智库早已看透。 兰德公司在最新报告中直言,台湾的军购更多是给美国交“保护费”,而不是为了真正提升防务。 日本态度更谨慎,避免卷入台海风险。英国更没有实际能力,航母都常年出故障。赖清德原本的算盘,就是靠所谓“国际撑腰”维持台独幻想,可惜这些“靠山”一个个靠不住。 正是在这种压力下,他才会在专访中抛出“善意”的姿态,企图缓解危机。 表面上看,赖清德喊对话,好像比之前强硬的“新两国论”缓和了不少。但如果仔细分析他的说辞,就会发现所谓的善意根本不成立。 第一,他提出对话的前提是大陆必须放弃“一个中国”原则,还要承认所谓“中华民国存在”。这种条件完全就是在否认“九二共识”,等于是变相要求大陆接受“两个中国”。这不是善意,而是赤裸裸的挑衅。 第二,他一边说要对话,一边继续加大军费,把防务预算推到GDP的5%。这说明他口中的“善意”只是表面姿态,实质上还是想“以武拒统”。 第三,他标榜所谓的“民主自由”,但在岛内却纵容“绿色恐怖”,打压异见声音,限制统派人士的活动,连纪念抗战历史的活动都刻意淡化。这样的当局,谈不上任何善意。 所以,赖清德所谓的“对话”,只是一场障眼法。他想对内安抚民意,对外向美国示好,同时又维持台独立场。看似高举橄榄枝,实则是拿着条件要价。 赖清德的伎俩并没有遮住现实,解放军在台海的军力优势越来越明显,台湾学者王崑义就直言,当解放军具备饱和攻击能力时,台军所有基地都可能瞬间瘫痪,“以武拒统”就是自欺欺人。 国际社会也越来越清楚这一点,英国BBC援引专家观点说,台湾若想避免军事冲突,唯一出路就是接受统一。就连赖清德自己的顾问苏紫云,也承认大陆的新型核打击力量已经形成战略拒止能力,台军连“望其项背”的资格都没有。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8日报道,赖清德在专访中谈到大陆九三阅兵时表示,希望中国大陆
不负赋墨尘
2025-09-15 00:36: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