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美国商务部:在美国的制裁下,中国休想制造出数量庞大的AI芯片。 美国商

士气沉沉 2025-09-15 10:46:56

[微风]美国商务部:在美国的制裁下,中国休想制造出数量庞大的AI芯片。 美国商务部最近发布的出口管制指南,将矛头直指中国的高性能计算芯片,这份文件于2025年5月出台,表面上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实际上却试图通过全球范围的限制,来阻挡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自主发展。 这份指南的力度远超以往,不仅直接限制先进制程芯片的对华出口,更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掐断中国获取关键技术的渠道。 早在2024年11月,美国商务部就已致函台积电,明确要求停止向中国运送用于人工智能加速器和图形处理单元的7纳米或更先进设计的复杂芯片。 这一举措被视为对中国AI产业精准打击的第一步,直接切断了国内企业获取高端计算能力的捷径。而到了2025年5月,美国商务部更进一步,正式废除拜登政府时期的人工智能扩散规则,同时宣布三项额外措施,将管制范围扩大到全球半导体供应链。 新规甚至明确规定,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华为的昇腾芯片都将受到限制,这种长臂管辖的意图昭然若揭。 这场科技围堵战并非突然打响。回溯至2023年,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就以“违背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为由,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其中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被重点标注,显示出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系统性压制。 同年10月,拜登政府再次收紧政策,连A800这类降级版芯片也被纳入出口受限范围,意图彻底堵死中国通过商业渠道获取先进算力的可能。 面对层层加码的制裁,中国半导体产业并未停滞。尽管美国商务部的官员自信满满地宣称“中国休想制造出数量庞大的AI芯片”,但现实的发展轨迹却暗藏变数。 寒武纪等中国芯片企业已在光物理学等基础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这些技术积累可能成为绕过传统硅基芯片限制的另类路径。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商务部在2025年9月迅速发起反歧视调查,针对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的限制措施展开法律反击,这场科技博弈已从单纯的技术对抗升级为规则层面的较量。 美国商务部的管制手册越写越厚,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复杂性远超想象。当台积电等代工厂收到限制函时,它们既要遵守美国规则,又不得不权衡中国市场的巨大体量;当荷兰光刻机企业被要求配合管制时,其研发投入的相当部分仍依赖亚洲市场的支撑。 这种相互依存的现实,让美国试图构建的“铁幕”处处透风。而中国企业在被切断高端芯片供应后,反而加速了国产替代的进程,从材料、设备到设计软件的全链条攻关正在悄然改变产业格局。 这场围绕AI芯片的争夺战,本质上是两种发展模式的碰撞。美国试图用管制清单锁死中国科技跃升的空间,而中国则在封锁中寻找自主创新的突破口。 当美国商务部官员在发布会上展示管制成果时,中国实验室里的工程师可能正调试着新一代光子芯片原型;当西方媒体渲染制裁威力时,长三角的半导体工厂正加班加点扩产成熟制程产能。 科技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靠围堵就能阻止的。 美国商务部的出口管制指南像一张不断收紧的网,但网中的鱼正在学会新的游法。这场科技博弈远未结束,最终的结果或许取决于谁能更快适应规则改变后的新生态。 当算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当AI芯片成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这场较量的每一个转折都值得深思。你认为在技术封锁与自主创新的双重变奏中,全球半导体产业将走向何方?

0 阅读:2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