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本质,其实是肝胆疏泄失常了 体检发现胆囊长了息肉,总想着立刻手术切除

陈玉龙谈养护 2025-09-15 11:37:27

胆囊息肉的本质,其实是肝胆疏泄失常了 体检发现胆囊长了息肉,总想着立刻手术切除,结果术后又复发?上月门诊来了位患者,男,45岁,自2年前体检发现胆囊息肉后,一直忧心忡忡。起初息肉较小,医生建议定期观察,可他听信一些传言,自行购买了不少号称能“消散息肉”的偏方药物服用,没成想吃了半年,不仅息肉没小,反而出现了新的症状——右上腹经常隐隐作痛,尤其在吃了油腻食物后疼痛加剧,还伴有口苦、恶心,嘴里总有一股异味,大便也变得黏腻不爽。 之前他觉得胆囊长息肉就是身体里长了“坏东西”,得赶紧用药消除,可忽略了肝胆疏泄失常才是根本问题: 平时工作忙碌,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总是焦虑、抑郁,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志不畅会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肝胆的正常疏泄功能;饮食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还偏爱辛辣油腻、高胆固醇的食物,这些食物难以消化,加重了脾胃的负担,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生,聚而成痰,痰湿与气滞相互搏结,就容易在胆囊内形成息肉;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耗伤了身体的正气,使得肝胆的疏泄和防御功能进一步下降,息肉也就更难消除。 之前他吃的那些偏方药物,大多成分不明,有些可能过于寒凉,损伤了脾胃阳气,导致脾胃更加虚弱,痰湿更盛;有些则可能过于温燥,加重了肝火,使得口苦、恶心等症状更加明显,就像给失衡的肝胆系统又添了一把乱,息肉自然难以消除,甚至还会加重。 对付这种肝胆疏泄失常型胆囊息肉,有个很对症的中药方剂,叫大柴胡汤加减方。它不像一些偏方那样盲目攻伐,而是从调理肝胆疏泄功能入手,让肝胆的气机通畅起来,痰湿、气滞等病理产物自然就难以积聚,息肉也就有了消散的可能——这就像给堵塞的河道进行疏通,水流顺畅了,河中的淤泥等杂物就不会堆积,河道也就恢复了畅通。 为啥大柴胡汤加减方能对症? 咱们拆解下方子就懂了:方里的柴胡、黄芩是核心疏肝清热药,柴胡能疏解肝郁,条达肝气,就像给郁结的肝气打开一条通道,让它能够顺畅地流通;黄芩则能清肝胆之热,对于因肝郁化火导致的口苦、恶心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再加上枳实、白芍,枳实能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帮助消除体内的痰湿和气滞;白芍能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缓解右上腹的疼痛症状,三味药搭配,既能疏肝理气,又能清热止痛,从根源上调理肝胆的疏泄功能; 半夏、生姜能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把脾胃运化失常产生的水湿痰饮排出体外,改善口苦、恶心、嘴里异味等症状; 大枣、炙甘草能健脾益气,调和诸药,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让脾胃能够更好地吸收和运化药物,为肝胆功能的恢复提供物质基础; 最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加入一些软坚散结的药物,如浙贝母、夏枯草等,帮助消散胆囊内的息肉。 但这位患者毕竟有2年的病史,单靠大柴胡汤加减方调理肝胆疏泄还不够,还得加点“健脾化痰、软坚散结”的药。我让他以大柴胡汤加减方为基础,再用汤药随症加减: 原方里加了茯苓,帮着健脾利湿,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减少痰湿的生成;加了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让气机更加通畅,痰湿更容易排出;他还有点气血不畅,又加了川芎,活血行气,让气血能够更好地滋养肝胆;最后用炙甘草调和药性,不让疏肝理气的药物过于峻猛,也让补脾的药物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他按这个方法调了1个月,先停了那些偏方药物,改服大柴胡汤加减方的汤药,复诊时说右上腹疼痛的症状明显减轻,口苦、恶心的感觉也好了很多,嘴里异味减轻,大便也变得顺畅了; 继续调了2个月,再次体检发现胆囊息肉有所缩小,之前吃油腻食物后不适的症状也基本消失,精神状态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后来我让他把汤药换成中成药(逍遥丸配合小金丸),坚持服用巩固疗效,随访3个月,他说身体状态一直很稳定,再也没有出现右上腹疼痛等不适症状,复查胆囊息肉也没有进一步增大,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0 阅读:95

猜你喜欢

陈玉龙谈养护

陈玉龙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