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小学教育基本要靠家长? 1、从教材上面就能看出,一年级就直接默认你会拼音,估计那些所谓的专家们,小孩都在国外上学,国内他们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就行了,完全不管孩子们的接受能力。 教材越来越难,老师课堂上讲得又快,考试考的内容跟平时学的又是两码事,那你说家长不亲自下场去抓,能行么? 2、以前初中才开始认真学,是能跟上来了,现在小学四五年级跟不上,到初中想逆袭真的太难了。初中若是跟不上,面对中考这一大关,要是年龄这么小就没书读,被分流掉了,不管是哪个家长都不愿看到的,所以小学不就得亲力亲为去抓么? 3、学校其实只是负责看着孩子而已,一个老师对几十个学生,老师只关注到前几名的孩子,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能照顾到,那么排中间和下游的孩子,如果不靠家长去抓,成绩怎么可能会有进步? 4、除了个别牛娃,不用家长盯着之外,普娃要是家长在小学就偷懒,凡事都依赖学校,依赖老师,那么孩子到初中就会成为第一批被淘汰的学生。 小学的知识点学习是一回事,关键还是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去抓,习惯抓不好,到初中就会很痛苦。而习惯靠谁抓?靠老师吗? 当然是靠家长!就如同上面讲的,老师一个人对着那么多孩子,每个孩子的情况又都不一样,老师给你把每一个孩子都抓一遍,不累死都累瘫,靠老师去抓孩子的学习习惯,真不靠谱。 那么小学要抓的学习习惯有哪些? ①语文: 晨读习惯,每天坚持读10分钟,大声读,孩子的语感会越来越强;这对孩子做阅读理解和写作都会有很大帮助。 阅读习惯,每天雷打不动看一小时课外书,低年级可适当缩短阅读时长;知识量储备更多,到高年级才能应对更难的内容。 ②数学: 计算精准的习惯,每天都要去练计算题,特别是1-4年级的孩子,把计算打扎实,做到又快又准;计算不过关,数学很难好。 做题习惯,要求认真审题,圈关键字,看清楚再动笔,不要跳步骤写,且把解题步骤写全,最后认真检查。 总结复盘的习惯,定期整理错题,总结知识点哪些掌握得不好,再回到课本重新加强巩固。 思维习惯,从五年级开始,就要养成一题多解的习惯,一道题不要满足于一种解法,多思考多动脑。数学只有通过大量思考,去磨思维,脑袋才能开窍。 ③英语: 背单词习惯,单词量不过关,英语不会好;每天坚持去背单词,给自己定个目标,一天10个、20个,反复去读去背。 讲英语的习惯,学英语不开口,最终就会变成哑巴英语;要鼓励孩子日常用英语表达,通过大量输入输去,去培养孩子的英语语感,语感上来了,学英语就无比轻松。 ④其它习惯: 写作业,要求不拖拉磨蹭,要按计划来,抓执行力。 运动习惯,每天坚持半小时运动,既能锻炼身体,还能提高专注力水平。 小学把以上这些习惯抓好,孩子到初中后就差不了;小学盯六年,到初中孩子青春期变叛逆,就算你放手不管,有前期的基础摆在那里,有好习惯牵引着,初中娃也不会差的。
为什么现在的小学教育基本要靠家长? 1、从教材上面就能看出,一年级就直接默认你会
秋水长天白
2025-09-15 12:12:19
0
阅读: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