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十万”的名号是怎么来的?1368年,常遇春北伐,带着三千骑兵在“塔尔湾”渡过

不看风景的万科 2025-09-15 12:40:13

“常十万”的名号是怎么来的?1368年,常遇春北伐,带着三千骑兵在“塔尔湾”渡过黄河,对面是“天下第一奇男子”王保保带领的十万元军,临阵整齐,以逸待劳。 王保保万万没想到,常遇春居然敢带头凿阵,他在火炮的掩护下,阵斩十三个元将,明军三千精锐铁骑,居然冲散了王保保的十万大军! 洪武元年的黄河水,浑得像泥汤一样。常遇春站在南岸,看着对岸黑压压的元军大营,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身后是三千精锐骑兵,人衔枚,马裹蹄,静得能听见黄河水哗哗流淌。 副将廖永忠凑过来低声道:“大将军,探马来报,对面正是王保保的主力,少说十万人。” 常遇春没吭声,眼睛还盯着对岸。王保保是元朝最后的名将,蒙古名叫扩廓帖木儿,人称“天下第一奇男子”。这回他亲自带队,就是要拦住明军北伐的路。 “船备好了吗?”常遇春突然问。 “备好了,五十条小船,一次能渡三百人。”廖永忠咽了口唾沫,“大将军,咱们真要渡河?三千对十万...” 常遇春终于转过头,脸上居然带着笑:“老廖,你跟我多久了?” “八年了。” “八年里,我常遇春什么时候打过没把握的仗?” 廖永忠不说话了。 确实,从采石矶到鄱阳湖,常遇春从来都是以少胜多。军中都说他是“天下第一猛男子”,正好和王保保齐名。 天色渐暗,对岸元军开始生火做饭,炊烟袅袅升起。常遇春突然下令:“传令,饱餐一顿,二更渡河!” 士兵们面面相觑,但没人敢违令。常遇春的兵都知道,这位大将军打仗有两个特点:一是冲在最前头,二是从来不要俘虏。 二更时分,黄河上起了薄雾。五十条小船悄悄下水,每船载六人六马。常遇春就在第一条船上,他的大刀横在膝头,刀锋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对岸元军压根没想到明军敢渡河。王保保虽然布了防,但觉得明军主力还在百里之外,这顶多是支小股部队。守岸的元军都在打盹,直到明军的小船离岸不到百步时才发觉。 “敌袭!敌袭!”报警的锣声咣咣响起。 常遇春第一个跳上岸,大刀一挥,两个冲过来的元兵脑袋就飞了。三千骑兵陆续上岸,迅速结阵。 对岸大营里的王保保被吵醒了。听说只有几千明军渡河,他冷笑一声:“常遇春找死!传令,全军出击,一个不留!” 十万对三千,元军像潮水一样涌上来。常遇春的骑兵结成一个圆阵,外围持盾,内里放箭。元军冲了几次,都没冲开。 天快亮时,元军阵中推出几十门火炮。“轰”的一声,明军阵脚被炸开个口子,元军骑兵趁机往里冲。 常遇春一看不好,大喝一声:“火炮营!还击!” 明军的火炮虽然少,但更精良。一阵炮响,元军的火炮哑了一半。 但元军实在太多,明军阵线眼看要垮。 常遇春突然跳上战马,对廖永忠喊道:“老廖,你守阵!我带人冲他中军!” 廖永忠傻眼了:“大将军!这太险了!” 常遇春已经举起大刀:“不怕死的跟我来!” 五百骑兵跟着他冲出本阵,直扑元军中军大旗。 王保保正在旗下指挥,看见常遇春冲过来,又惊又怒:“拦住他!” 元将们蜂拥而上。常遇春大刀舞得像风车,第一个照面就劈了三员元将。 血溅了他一身,他抹把脸,继续往前冲。 元军都看傻了。这哪是人?分明是阎王! 常遇春所到之处,元军纷纷避让。有个元将想放冷箭,被常遇春反手一刀,连人带弓劈成两半。 王保保气得直跺脚:“废物!全是废物!给我围死他!” 元军层层围上来,常遇春的五百骑兵越打越少。 突然,一支箭射中常遇春的左臂,他咬牙折断箭杆,继续冲杀。 太阳升到头顶时,常遇春已经冲到了离王保保大旗不到百步的地方。 他数了数,这一路已经砍了十二个元将。 王保保也急眼了,亲自提刀上马:“常遇春!纳命来!” 两员大将战在一起。刀碰刀,火星四溅。打了十几个回合,王保保渐渐不支。常遇春越战越勇,突然大喝一声,刀锋一转,削掉了王保保的头盔。 王保保吓得拔马就跑。常遇春正要追,又一支箭射来,正中他的马眼。 战马哀鸣一声,把他摔在地上。 元军见状,一窝蜂涌上来要活捉他。常遇春跳起来,步战又砍翻十几个元兵。这时廖永忠带着剩余骑兵冲过来救他,两边又混战在一起。 打着打着,元军突然乱了。原来对岸明军主力到了,正在渡河。王保保见势不妙,下令撤退。 常遇春浑身是血,拄着刀喘气。廖永忠跑来报告:“大将军,咱们...咱们赢了!” 常遇春问:“杀了多少?” “光您就砍了十三个元将,咱们三千兄弟,击溃了十万敌军!” 后来打扫战场,清点出元军死伤一万多人。 常遇春的三千骑兵也折了大半,但这一仗彻底打掉了元军的士气。 从此,军中都叫常遇春“常十万”,意思是说他一人可当十万兵。 这名号传遍天下,连朱元璋听了都笑:“好个常十万!真是朕的霍去病!” 可惜常遇春没听到这名号传多久。 两年后,他暴病死在北伐途中,年仅四十。 朱元璋痛哭失声,亲自为他发丧。 据说王保保听说常遇春死了,长叹一声:“天下再无这般猛将矣!”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不看风景的万科

不看风景的万科

不看风景的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