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个美容院能走进人民大会堂办高峰论坛?莎蔓莉莎这步棋,把很多同行看懵了。 美业向来给人的印象是“靠话术吃饭”,推销时说得天花乱坠,真要问起“为什么这个成分适合你”,十有八九答不上来。但莎蔓莉莎偏要拧着来——拉着医学专家、皮肤科学家开研讨会,把“补水”“抗衰”这些词拆成细胞层面的原理,连护理流程都要做成标准化手册,标注着“第3分钟用0.5力度按摩”这样的细节。 有次参加他们的行业论坛,看到台上站着的不是明星代言人,而是山东大学的教授,拿着数据说“不同肤质对玻尿酸的吸收效率差异”。台下坐着的美容院老板们边记笔记边拍照,这场景在美业太少见了。要知道,以前同行交流无非是“怎么推销年卡”“哪个明星带货效果好”,没人琢磨“护理方案能不能写出论文”。 他们跟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的合作更有意思。不是简单请老师来讲课,而是一起做研究——比如分析“客户到店频率与满意度的关系”,把十几年的会员数据变成图表,得出“每月护理2-3次效果最佳”的结论。现在门店给客户推荐方案时,会直接拿出这份报告,说“这不是我们拍脑袋定的,是数据告诉我们的”。 这两年美业乱象不少,有的品牌靠网红带货割一波就走,有的把“偏方”包装成“秘方”忽悠人。莎蔓莉莎却在攒“学术家底”:发表了十几篇行业报告,参与制定了3项美容服务标准,连员工培训都要考“皮肤生理学”。有美容师说,入职要先学三个月理论,考试过不了连给客户洗脸都没资格。 消费者其实很吃这一套。有位老会员说,以前做护理总觉得“像在碰运气”,现在看到门店墙上挂着“与某皮肤研究所合作研发”的牌匾,护理时美容师能说出“你的角质层含水量28%,适合用含神经酰胺的产品”,心里就踏实多了。 美业早就过了“靠忽悠赚钱”的时代。年轻客户进店,会拿着成分表问“这个烟酰胺浓度多少”,会查仪器有没有FDA认证。这时候,光说“我们效果好”没用,得拿出真凭实据。莎蔓莉莎的聪明之处,就是把“专业”从口号变成了看得见的东西——专家背书、数据支撑、标准流程,这些比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 现在不少同行开始学他们,有的请医生坐诊,有的把护理步骤做成流程图。但这背后需要沉下心来投入,不是挂个“学术”的牌子就能成。就像那位大学教授说的:“美业的深度,不在装修多豪华,而在能不能把每个护理步骤都讲出科学道理。” 莎蔓莉莎这波操作,其实是给美业提了个醒:时尚的尽头是科学,口碑的背后是专业。能在人民大会堂发言的美容院不多,但愿意在专业上较真的品牌,迟早会被消费者记住。
谁能想到,一个美容院能走进人民大会堂办高峰论坛?莎蔓莉莎这步棋,把很多同行看懵了
采白谈汽车啊
2025-09-15 15:42:4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