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一名军人请假回家,但迟迟不见归队,上级领导打过去电话询问,三岁的女儿接到电话,直言:她爸爸救人淹死了...... 信源:大众网——同学战友还原真实沈星:阳光大男孩率性真汉子 2012年5月13日,山东青州南阳河畔,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微风拂过,带着初夏的暖意。一家三口沿着河边小路漫步,笑声清脆,三岁的小女孩拽着爸爸的手,哼着半生不熟的儿歌。突然,一声撕心裂肺的“救命”划破了这片宁静,河中央,一个少年在水里挣扎,岸边的人群慌乱无措。那个牵着女儿手的男人,沈星,松开孩子的小手,脱下外套,纵身跃入冰冷的河水。这一跃,成了他生命的最后画面,也成了青州人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 那天是母亲节,沈星难得请了三天假,从武汉回到青州,陪妻子蔡相珍和女儿沈岩珏。他是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副营职参谋,同时在武汉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攻读军事装备专业研究生。平日里,他忙于学业和部队事务,与妻女聚少离多。这次回家,他既要收集论文资料,也想多陪陪女儿——她总缠着他教新儿歌《小星星》。早上出门前,女儿用柳条给他编了个手环,套在他手腕上,笑得像朵花。 南阳河边,沈星一家走得不快,女儿指着河对岸拍婚纱照的新人咯咯笑,蔡相珍在一旁逗她,气氛温馨得像一幅画。突然,河边传来骚动,喊声越来越急。沈星抬头一看,河中央有个男孩在扑腾,水面激起阵阵涟漪。男孩名叫王鸿昊,是青州市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一学生,体重偏重,不会游泳,脚下一滑跌入河中。南阳河水深约三米,河堤布满青苔,湿滑难攀,岸边围观的人急得喊,却没人敢下水。 沈星没犹豫。他把女儿塞给妻子,扔下外套,连皮鞋都没脱就跳进河里。五月的河水刺骨,凉意直钻骨头缝。王鸿昊慌乱中紧紧抓住沈星,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沈星水性一般,只能单臂划水,艰难地拖着男孩往岸边靠。岸上有人递来竹竿,可河堤太滑,男孩几次抓到竹竿又滑回水里。沈星一次次托举男孩,体力迅速消耗。终于,在闻讯赶来的群众帮助下,男孩被拉上岸,可沈星却因脱力沉入水底,手臂还保持着托举的姿势。 救援队赶到时,警察牛萌在河里搜寻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摸到沈星。他被捞上岸时,右臂仍僵在托举的动作,手腕上的柳条手环湿漉漉地贴着皮肤。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沈星溺水时间太长,瞳孔放大,心跳停止。14时50分,医院宣布抢救无效,31岁的沈星永远闭上了眼睛。 沈星没按时归队,部队领导急了,拨通他手机想问个究竟。电话接通,传来的却是一个稚嫩的声音:“叔叔,我爸爸救人淹死了,他回不去了……”三岁的沈岩珏抽噎着,话音模糊,却像重锤砸在听筒那头。领导愣住,半天说不出话,随即通知战友,噩耗传遍部队。 蔡相珍在医院急救室外崩溃大哭,抱着丈夫冰冷的身体,她不信那个总宠着她和女儿的男人就这样走了。沈星的父母从陕西西安连夜赶来,沈母高彩丽接过儿子准备的母亲节礼物——一条还没拆封的丝巾,当场昏厥。 沈星的家在西安阎良区新跃村,父母是普通农民,家里条件不好。少年时的沈星常帮孤寡老人挑水、洗衣,学习却从不落下。2000年,他考入天津军事交通学院,训练再苦也不喊累,脚底磨出血泡仍咬牙坚持。毕业后分配到青州,2007年与当地教师蔡相珍结婚,次年生下女儿。2010年,他考上武汉第二炮兵指挥学院研究生,战友眼里的“技术大拿”,桌上贴着“共产党是一种精神,一种感召”的卡片,每天默读一遍。 沈星牺牲的消息像风一样传遍青州。次日,南阳河边挤满了人,有人送来白菊,有人折千纸鹤,出租车司机免费载客到河边悼念。没人组织,市民自发在河边摆上鲜花,募捐箱前排起长队。一位57岁的下岗工人胡秀珍掏出100元,哽咽说:“多好的孩子,真可惜!”还有人写下诗句:“英雄赴水忘娇女,烈士捐躯为少年。” 河边一座无名桥成了悼念的中心。市民张继柱提议:“就叫沈星桥吧!”几天内,四千多人签名支持。一个月后,青州市政府正式命名此桥为“沈星桥”,并在桥边立起沈星的铜像,军装笔挺,目光凝望河面。南阳河沿岸加装了防护栏,警示牌提醒游人注意安全。青州还建了沈星纪念馆,展出他的军装、笔记本和那条柳条手环。 5月17日,沈星追悼会在青州举行,近十万市民走上街头送别,横幅上写着“沈星烈士一路走好”。被救的王鸿昊和父亲也来了,王父拉着儿子说:“沈英雄用命换了你的命,他的家人就是你的家人。”王鸿昊后来每年都去沈星桥放一束白菊,长大后立志从军。 沈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他的故事写入中小学课本。沈岩珏长大后,每次路过沈星桥,总对着铜像敬个不标准的军礼,蔡相珍告诉她:“你爸爸是个勇敢的人,他救了别人。” 南阳河的水依然流淌,沈星桥静静伫立。他的名字,刻在桥上,活在青州人心里。
山东淄博婚内出轨2个村支书、生了2个奸生子的妇女主任,虽然她人品不咋地,但是人家
【169评论】【447点赞】
风行天下
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