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预演现场,中国法官梅汝璈突然扯下黑色法袍,摔在案上:“要么按受害深浅排座次,要么我立刻回国!”彼时他刚下飞机,公文包还装着南京市民被活埋的照片,可庭长韦伯竟要把中国排在英国之后——这个决定,是要让3500万抗战亡魂,连讨公道的资格都没有。 梅汝璈这么一摔袍子,整个法庭都静了。谁都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中国法官,上来就玩真的。他心里清楚,这根本不是座位先后的问题,而是中国八年的血与泪能不能被世界看见。韦伯庭长还想拿“英美法系传统”来搪塞,说这样排更方便工作,梅汝璈直接戳破:“要是讲国际惯例,就该按受降国签字顺序来,中国必须排第二!” 他甚至撂下话:不换座次就辞职回国。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预演推迟了二十分钟,记者全堵在外面,韦伯最后只能妥协。你看,国际场合有时候就得这么硬刚,谦让反而被当成软弱。梅汝璈能赢,不只是靠脾气爆,更因为他背后站着四万万同胞的苦难——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细菌战,哪一桩不是血海深仇? 但这场胜利只是开头。真正艰难的还在后头:11国法官里好些人反对死刑,印度法官甚至主张全体无罪。梅汝璈白天开庭晚上写材料,把南京大屠杀的证据啃透了,挨个找法官谈。最后投票判死刑时,7名甲级战犯绞刑的决议只赢了1票——6比5。差这一票,东条英机这些人可能就逍遥法外了。 有人说梅汝璈太强硬,可能影响“国际和谐”,可你看历史证明他是对的。那些战犯要是没上绞架,日本右翼现在怕是更嚣张。法律审判从来不只是法律问题,更是政治和良心的较量。梅汝璈用法袍当武器,争的不是座位,是一个民族死里求生的尊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40年,老两口看着如花似玉的女儿惨遭日军毒手,伤心欲绝。此时,扫荡的日军已经
【7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