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知情权#现在关于预制菜话题,最万金油的评论就是:“不反对预制菜,但要求餐饮企业在预制菜上透明化,消费者有知情权”。
这个观点,我个人整体赞同,但我觉得还不够。
我个人不反对预制菜,我支持个人消费者购买预制菜回来吃的模式,但我反对餐饮企业如此无底线大规模使用预制菜,因为这会劣币驱逐良币。
这里我说的预制菜不包括一些以往传统的半熟食加工模式。
当然,如果餐饮企业能做到预制菜透明化,我自己会选择用脚投票,不去任何一家使用预制菜的线下餐饮企业用餐。
这也是我赞同餐饮企业起码做到预制菜透明化的缘故,起码我还能有用脚投票的机会。
最让人反感的就是这种企业,明明是大规模使用预制菜,非得从规定层面去狡辩自己没使用预制菜,并且不告知消费者使用了预制菜,不公开、不透明。
其实从长远来说,线下餐饮企业大规模使用预制菜,而且是无底线使用,诸如什么一年保质期的羊肉、两年保质期的西兰花,都只是餐饮企业饮鸩止渴的自杀行为。
其实最简单一个逻辑,如果我要吃预制菜,那我为什么不自己在网上买预制菜,回来直接自己煮?
反正都只是剪开,放到微波炉里或者电磁炉上加热一下就能吃。
这次卷入舆论漩涡的连锁餐饮企业,自杀式公关,开放后厨后,反而让公众看到这些无底线使用预制菜的企业,有多没有下限。
这么大一个餐厅,居然厨师长都没有厨师证,因为反正都是用剪刀剪开包装袋,加加热,简单加工。
在这样的餐厅里,厨师的工资还没有服务员高。
那么我为什么不自己去买预制菜回来煮,还非得跑到餐厅去吃?
这类预制菜,或者说“准预制菜”,按照现行标准,法规上企业可以狡辩自己不是预制菜,但按照公众认知,这种就是预制菜,因为菜品的大部分风味都是已经锁在包装袋里,厨师的作用被大幅弱化。
所以,我自己买预制菜回来煮出来的味道,跟在餐厅吃就没太大区别了,那餐厅还有什么存在价值?#西贝一门店称已采购新鲜西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