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一位日本军官在大连“庆祝攻占南京胜利”,正当他伸直脖子弯腰90度鞠躬

湖锦行 2025-09-16 11:19:12

1937年,一位日本军官在大连“庆祝攻占南京胜利”,正当他伸直脖子弯腰90度鞠躬时,一把利斧突然砍来,瞬间斩落其头颅!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7年大连,中央公园的鼓乐声裹着寒风,却吹不散日军“庆祝攻占南京”的嚣张气焰。祭台前,日军军政要员身着军装,台下上万名日侨与士兵挥舞着旗帜,欢呼里满是对中国人的轻蔑。 没人留意到,人群中一个穿日式西服的青年,袖口下紧攥着一柄磨得锃亮的利斧,他叫查子香,是南山区一家理发店的学徒,此刻正用沉默的目光,锁定着祭台最前排的日军军官。 1912年,他生于湖北广济的穷苦农家,只读了四年书就跟着父母下地,22岁那年,为了混口饭吃,跟着同乡闯关东到了大连,在仁和轩理发店当学徒。 可这家以日本人为主要顾客的理发店,成了他见识侵略者暴行的窗口:日军士兵会因剃头速度慢,抬手就打他的耳光。 日本侨民会把擦鞋的活儿扔给他,稍慢一点就骂人;老板每次都只能赔着笑脸道歉,还要奉上钱财才能息事宁人。 一次次屈辱像细针,慢慢在他心里扎出了仇恨的根,他曾在深夜对着镜子,攥着理发刀暗自发誓:若不能为同胞雪耻,这辈子就算白活。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的铁蹄踏遍华北。12月,南京沦陷的消息传到大连,日军竟要在中央公园举办“庆功大典”,还要邀请军政要员出席。 查子香听到这个消息时,正给一个日本军官刮脸,对方说起“南京大捷”时的狂笑,像一把火点燃了他积压多年的愤怒。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他要让侵略者知道,中国人不会任由他们欺辱。接下来的日子,查子香开始悄悄准备。 他攒了半个月的工钱,买了一身合身的日式西服;又特意选了一柄锋利的小斧,每天收工后就在住处练习握斧的力度;为了混进会场。 他对着镜子模仿日本人的鞠躬姿势,还跟着收音机学日语发音,连语气里的傲慢都反复琢磨。 12月13日上午,大连中央公园戒备森严,日军卫兵逐个检查入场者。查子香穿着西服,用生硬却流利的日语跟卫兵交谈,顺利混进了会场。 当仪式进行到“致敬英灵”环节,前排的日军军官整齐地弯腰90度,脖颈完全暴露的瞬间,查子香猛地从人群中跃出,手中的利斧狠狠劈向大连日本在乡军人会会长山田大佐的后颈。 被捕时,查子香挣扎着抬起头,朝着天空高喊:“中国四万万同胞皆为吾之同党!”这句话像惊雷,震得在场的中国人眼眶发热。 1939年9月,在监狱里被折磨了近两年的查子香,被日军秘密处决,年仅27岁。临死前,他还在高呼“打倒日本侵略者”,声音虽微弱,却透着不屈的骨气。 日军想封锁消息,可查子香的事迹还是悄悄传遍了大连的街头巷尾,老百姓在茶馆里低声传颂他的壮举。 有人在墙上写下“庆南京陷落,叹头颅落地”的标语,侵略者的“庆功会”,最终成了自取其辱的笑话。 新中国成立后,查子香被湖北省广济县追认为抗日烈士,大连劳动公园立起了纪念碑,记录下这个普通理发匠的不平凡。 如今再回望那段历史,查子香的故事早已超越了“复仇”本身:他让我们看见,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勇气从不分身份高低。 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理发店学徒,也能用一腔热血,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和平年代的我们,或许不用再像他那样以命相搏。 而这份“不向强权低头”的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最珍贵的财富。因为它提醒我们,民族的尊严,从来都是靠每一个普通人的坚守换来的。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信源:(抗日战争纪念网——查子香)

0 阅读:129

猜你喜欢

湖锦行

湖锦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