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我们获得了一架美军“支奴干”运输机,结果测绘后发现,无法“逆向仿制”

混沌于浮云 2025-09-16 14:45:57

1975年,我们获得了一架美军“支奴干”运输机,结果测绘后发现,无法“逆向仿制”。原来复制难度最高的零件,是一根15米长的传动大轴! 材料所的老专家出生在上世纪20年代,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机械系,后赴美深造获得冶金科学硕士与工学博士学位。1949年回国后投身材料研究,参与组建冶金小组,组织成员翻译金属物理书籍,制定统一冶金学名词。1957年调入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创建航空钛合金研究室,负责开拓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他带领年轻徒弟们摆放各种金属样品,逐一称量配比成分,倒入坩埚加热熔炼,观察熔液颜色变化,记录冷却后强度数据。专家们戴着防护眼镜,搅拌高温溶液,调整合金比例,反复浇铸测试耐热性能。这些工作直接支撑了航空材料的国产化进程,避免依赖进口。 哈尔滨机械厂的工人们多在苏联援建时期接受培训,掌握重型车床操作技巧。1950年代初,从苏联获得一台加工直径亚洲最大的重型车床,安装在厂房内。工人们擦拭机身油渍,踩动踏板启动,转动手柄调整刀具位置,加工大型轴件时发出低沉轰鸣。苏联专家现场指导,他们跟随练习拆卸齿轮,改造传动部件,提高精度控制。厂房内灯火通明,工人们弯腰测量工件直径,用游标卡尺检查误差,逐步熟悉老式设备运行规律。后来,这批工人参与直升机零部件生产,推动了传动系统的加工能力提升。 北京航空学院的教授们从50年代起从事气动学计算,常用算盘和手摇计算机处理公式。教授们敲击算盘珠子,计算旋翼气动参数,纸张上密布手写方程。实验室里堆满图纸,他们拉动计算尺滑块,验证双旋翼干扰模型。1958年学院参与直升机项目,教授们分组讨论,绘制流场分布图,用铅笔标注下洗速度变化。空气动力学研究室中,他们操作风洞设备,放置旋翼模型,启动风机观察气流轨迹,记录数据调整参数。这些专家和工人们共同推动航空技术攻关,形成核心团队力量,为后续直升机项目奠定基础。 越南战场结束不久,工程师们聚集在北京郊外的一座仓库里。仓库大门推开,露出一架庞大的CH-47运输机,机身布满灰尘和刮痕。技术员们拧开舱门螺丝,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和燃油的味道。机舱内空间宽阔,能容纳多辆吉普车或数十名士兵。拆解从外壳开始,他们用扳手卸下面板,露出内部结构。前后两个旋翼连接着一根贯穿机身的传动轴,长达15米,直径均匀,表面光滑无瑕。测量时,一名工程师拉起钢尺,从一端拉到另一端,确认长度后摇头叹气。这根轴需要承受两个旋翼的扭力,材料必须耐高温和高强度。 尝试车床加工时,工厂里的机床发出刺耳噪音,轴身出现细微弯曲,无法达到精度要求。液压系统更复杂,管路交织如蛛网,工程师们戴上手套,逐一拆卸阀门,发现内部齿轮咬合精确到微米级。电路板上元件密集,他们用放大镜查看,却无法理解集成逻辑。炼钢厂试制材料时,炉火映红了工人们的脸,他们搅拌熔液,倒入模具,结果轴身在冷却后出现裂纹。旋翼同步测试中,前旋翼转动加速,后旋翼跟不上,模拟机身在台上抖动不止。整个过程持续数月,图纸堆满桌面,工程师们围坐讨论,烟灰缸里满是烟头。 仓库外风沙吹起,工程师们擦拭汗水,继续拆卸旋翼叶片,测量桨叶角度。传动轴表面无一丝焊缝痕迹,他们敲击轴身,听取回音判断均匀度。尝试复制时,国产钢材在扭力测试中变形,车床刀具磨损严重,无法切削出光滑表面。液压管线拆开后,油液溅出,他们收集样品分析成分,却找不到匹配阀门。电路测试台上,示波器显示波形紊乱,无法复制控制逻辑。会议室里灯光昏黄,他们翻阅测绘笔记,标记难点部位,讨论材料配方调整方案。这些难题暴露了当时工业基础的薄弱环节,推动后续技术攻关。 从法国引进超黄蜂直升机后,拆解研究其技术。1975年起交付14架SA321Ja型,工程师们在海军基地卸下包装,检查机身船形底部和头部雷达罩。拆卸旋翼系统时,他们卸下螺栓,取出传动部件,测量轴长和齿轮模数。全国20多家研究所协作,材料所老专家和徒弟们守在炼钢炉边,调整配方,半年内炼出耐用合金。他们倾倒熔液,敲击铸件测试强度,逐步优化高温性能。哈尔滨机械厂工人们拆改老车床,多次调试,将误差缩减到极小。他们转动手轮,加工样轴,检验表面平整度。 北京航空学院教授们用算盘敲击,计算双旋翼参数。他们绘制干扰流场图,验证悬停性能数据。1976年开始研制直-8,1985年首飞,1989年交付海军使用。到90年代末,自主传动轴达到12米稳定,复合材料旋翼叶片重量减轻30%,强度增加两倍。专家们在车间观察轴件安装,旋翼组装后进行地面试转,确认同步运行。2008年汶川地震,国产运输直升机在山谷间飞行,运送物资和伤员。直-8机群起飞,穿越峡谷云雾,投放食品药品,吊运重型设备救灾。 老专家们退休后见证这些成就。材料所专家继续指导合金研究,直至2014年离世。哈尔滨工人们操作升级车床,生产新一代部件。北京教授们编写气动教材,传授计算方法。

0 阅读:2071

评论列表

越来越好

越来越好

2
2025-09-16 23:34

这个是发动机问题,跟传动轴毛关系没有。武直十刚开始也是没有大功率发动机,连装甲都没安

挠挠

挠挠

2
2025-09-16 22:40

发动机不难么

卜卜星 回复 09-16 23:35
以前听过一个说法,原理都清楚,就是材料不过关,缺少金属铼,后来在秦岭发现了附属矿藏,发动机就突破了

论语

论语

2
2025-09-16 19:20

这架支努干现在放在北京小汤山的航空博物馆,十年前去的时候就放在一个机库里,没有铭牌也没有介绍。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