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撕开了中国社会当下最大的遮羞布,振聋发聩!他说:“今日之中国

依秋聊趣 2025-09-16 14:46:09

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撕开了中国社会当下最大的遮羞布,振聋发聩!他说:“今日之中国纵欲汹汹,各种欲望,各食其能,各谋其力,如果一个民族的民风,伴随着重功利、轻道义,这个民族将内不能安,外不能立……”字字诛心,发人深省! 这番话其实戳中了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痛点。这些年咱们国家确实富起来了,从2018年GDP刚过93万亿,到2023年突破129万亿,短短几年间钱包鼓了不少,高铁四通八达,出门带个手机就能搞定一切,放在几十年前想都不敢想。 可兜里有钱了,心里却好像更空了,大家眼红富豪榜,拼命卷工作,忽略了精神那块地。 最明显的就是职场那点事儿。现在年轻人见面不问"吃了吗",先问"今天加班吗"。2019年那阵"996 ICU"的项目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40家互联网公司榜上有名,程序员们吐槽说每天从早9点干到晚9点,一周干6天,算下来每周要工作66小时,这都快是法律规定上限的3倍了。 还有大老板说这是"巨大的福气",结果引来一片骂声。为啥?还不是因为这社会太“内卷”了,大家为了升职加薪,把健康抛在脑后,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静下心来读本书了。 可这么拼到底图啥?盖洛普的调查早就发现,咱们的收入上去了,但幸福感并没跟着同步增长。 2024年奢侈品市场虽然有点降温,境内销售额下降了17%,但架不住大家依然热衷于买大牌,光是假货市场就有2000亿规模。 更可笑的是,有些网红打着"助农"的旗号卖粉条,结果检测出来根本没有红薯成分,全是木薯淀粉,最后被罚了671万还被禁言;还有些主播把6个灵芝大棚吹成200个,对着镜头演"田园生活",实际上根本没收购过农户的东西。这哪是消费,分明是在为"面子"买单,为"人设"交智商税。 学术界也没好到哪去。2023年全球撤稿论文超过1万篇,创了历史新高,咱们国家算上会议论文,每万篇就有30篇被撤稿。有个叫Hindawi的期刊一下子撤了8000多篇,说是同行评议出了问题,说白了就是不少人急着评职称、拿项目,把论文当成了敲门砖,哪还管什么学术诚信。 以前说"十年磨一剑",现在变成"三月水一篇",这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风气,难怪王教授要担心。 最让人寒心的还是那些突破底线的事。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到现在想起来还后怕,为了让奶粉检测时蛋白质达标,居然往里面加三聚氰胺,结果导致3万多个婴儿患上肾结石,4个孩子没了性命。 后来查出来不光三鹿,22家企业都这么干,连国家免检产品都靠不住了。这事之后,多少妈妈宁愿花高价去港澳买洋奶粉,也不敢相信国产货。 现在虽然管得严了,但大家心里那道坎还没过去,路上看到老人摔倒都要犹豫半天要不要扶,生怕被讹上,这种信任的缺失,就是功利主义最伤人的地方。 其实这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改革开放初期大家穷怕了,一门心思搞经济,慢慢就形成了"唯GDP论"的思维。 可钱这东西就像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现在奢侈品消费线上占比快一半了,年轻人宁愿贷款买包也不愿花钱买书;论文撤稿数量十年涨了三倍,教授们忙着跑项目却没时间带学生;连小区里的邻居都互相不认识,过年回家不是走亲戚,而是比谁赚得多、职位高。美国心理学家早就发现,日本人均收入翻了两番,幸福感却没变化,咱们现在也有点这个意思了。 说到底,王德峰教授担心的不是大家追求好日子,而是怕咱们眼里只看得见"利",忘了还有"义"。GDP全球第二又怎么样,要是出门怕被骗,上班怕猝死,连给孩子喝口放心奶都做不到,这样的日子再富裕也过不踏实。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240

评论列表

张清森

张清森

15
2025-09-16 17:57

说得非常好,很现实的社会现像,

东方

东方

14
2025-09-16 15:52

有道理

冬天不冷

冬天不冷

12
2025-09-16 18:45

真专家,忧国忧民。

用户15xxx22

用户15xxx22

5
2025-09-16 18:20

大学无限扩招……事业单位农民征地工、退伍军人都能评高级职称……物欲横流、恬不知耻……

依秋聊趣

依秋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