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这改口跟翻书似的。眼看北约和美国不支持波兰把事闹大,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也及时

一语呢 2025-09-16 20:25:38

波兰这改口跟翻书似的。眼看北约和美国不支持波兰把事闹大,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也及时改口了,认为一些无人机可能是乌克兰发射的。 9月9日深夜,波兰边境的夜空突然热闹起来。19架无人机突如其来,掠过东南部的边境线,直接闯入波兰领空。 警报声接连响起,华沙、热舒夫、卢布林、莫德林四座机场随即关闭,数万旅客一夜之间被困航站楼。 波兰军方立刻启动防空系统,连带把北约的防线一起拉起,场面十分紧张。 第二天,波兰总理图斯克出面发话,指名道姓地说这是俄罗斯的“挑衅行为”,并强调这是俄方无人机首次进入北约领空。 语气之坚决,似乎下一步就要让北约出手“还击”了。 不过事情发展到这儿还没完。波兰政府随即按下外交“求助键”,启动北约第四条,要求盟国紧急磋商。 北约动作也不慢,马上调来了12架F-35战机,还把部署在波罗的海的“宙斯盾”舰往波兰海岸靠。但就在大家以为局势要升级的时候,白宫那边却泼了一盆冷水。 9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记者会上表示,这些无人机“可能是误闯”。一句话直接给波兰方面扣上了“反应过度”的帽子。 而北约秘书长吕特也没急着站队,只说“不认为这是袭击事件”,并强调要“冷静应对”。 这时候,俄罗斯方面也没有闲着。俄驻波兰临时代办安德烈·奥尔达什明确否认波兰的指控,说根本没证据。 俄国防部更是拿出了技术数据,说俄军无人机的最大航程只有700公里,想飞到波兰?“物理上都不可能”。 不仅如此,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还提出想“坐下来谈谈”,希望别把事闹大。 就在各方表态都还没落地的时候,9月12日,事情突然来了个大转弯。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在基辅站出来说话了。 他表示,这次进入波兰领空的无人机,不只是从白俄罗斯方向飞来的,还有一些可能是从乌克兰飞进来的。而且乌克兰事前还曾向波兰通报过这批无人机的轨迹。 这话一出口,外界一片哗然。原本千军万马指向俄罗斯的风向,突然调头,开始怀疑起乌克兰来了。而此前波兰方面的强硬指责,也被瞬间打了个问号。 这个改口来得太突然,但并不难理解。毕竟北约内部早就显露出意见不一。 特朗普坚持认为是“误闯”,北约秘书长又不肯定性定性为“袭击”,欧洲几国虽有支援动作,但都相当克制。 这下波兰也明白了,想把这事闹大,靠盟友推自己一把,可能不太现实。于是,就顺势而为。 西科尔斯基的这一番话,既是为波兰政府前期的过激言论降温,也为自己和北约都留了回旋余地。 而且这也不是波兰第一次在类似事件中“改口”。早在2022年11月,波兰东部发生爆炸,初期也被认为是俄罗斯导弹所致。 可后来北约开完紧急会议后,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很可能是乌克兰防空导弹误射。结果那次也是一场“虚惊”。 这次事件的技术细节也值得玩味。 有网络分析指出,波兰境内发现的无人机残骸,有的机头用胶带缠着,完全不像俄罗斯那种一次性使用的“非洲菊”无人机,反倒更像是乌克兰拼装的“杂牌货”。 白俄罗斯国防部还补了一刀,说那晚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无人机在边境上交火,部分被电子干扰系统打偏的无人机误入了波兰领空。 可以说,越往下扒,越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波兰一开始把矛头对准俄罗斯,想借北约之力强势回应。 但当美国和北约总体态度偏保守时,波兰也迅速调整立场,转而把话说得更圆滑。 从结果来看,北约虽然没触发集体防御机制,但也不算无动于衷。代号“东部哨兵”的军事行动已经启动,丹麦、法国和德国陆续派出战机和舰艇支援波兰东翼。 但这更像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站队姿态”,而不是实质上的军事升级。说白了,这次无人机事件更像是一场地缘政治的“试探游戏”。 各方都在试水,看别人怎么反应,然后再决定下一步怎么走。而波兰的“改口”,正是这种博弈下的典型表现。 波兰不想真正把自己置于与俄罗斯直接对抗的位置上;北约不愿被裹挟进一场不明真相的军事对峙;美国更是倾向于保持战略缓冲,避免在选举年被卷入新的冲突。 这场无人机风波,表面上看是一次军事事件,实则背后是多国外交算计的缩影。 而波兰外长那句“部分无人机来自乌克兰”,不仅是一次姿态的转变,更是一种外交上的“自保”。 至于接下来怎么走,还得看北约和美欧之间的分歧是否会继续扩大。而波兰,恐怕也得在大国之间继续扮演那个“满地找平衡点”的角色。 信息来源: 《特朗普称俄无人机飞入波兰“可能是失误”》——新华社

0 阅读:0
一语呢

一语呢

娱乐,吃瓜,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