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发文,破天荒承认:美国的制造能力已经明显退化。 他在文里专门提了个扎

依秋聊趣 2025-09-17 17:46:26

特朗普突然发文,破天荒承认:美国的制造能力已经明显退化。 他在文里专门提了个扎心事实:美国造船能力跌得太狠,他自己都接受不了。 这话不是空口说的,以前美国造船业是全球老大,二战时靠着流水线作业,三天就能造好一艘自由轮,巅峰时期一天下水一艘船都不是问题,那时的造船厂机器轰鸣,同时开建几十艘商船、军舰都不在话下,造出来的船没人敢小瞧。 可现在呢?看看那艘星座级护卫舰就知道了,2022年开工到现在快三年了,才完成10%的进度,原计划2026年交付,现在直接推迟到2029年,成本从最初计划的10亿美元飙到14亿美元,延期36个月都快赶上建造周期了。 更讽刺的是,这船原本想抄欧洲设计的近路,结果改来改去,和原型舰的共性从85%降到15%,光设计调整文件就堆了500多份,简直是自己折腾自己。 现在美国造船业全球市场份额只剩0.13%,日本媒体直接泼冷水,说中国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32倍,2024年中国造了2320万修正总吨的船,美国才造了10万吨,连零头都赶不上,也难怪特朗普窝火。 不光造船业,美国其他制造行业也在走下坡路。就比如汽车业!曾经的"汽车城"底特律有多风光?鼎盛时期每8个工人里就有1个在汽车工厂上班,围绕汽车产业链的配套企业有2万多家,汽车产量占全美八成,机床运转的轰隆声能震得人脑袋嗡嗡响。 可现在呢?从1979年到1999年,20年间底特律就失去了17万个制造业岗位,三大汽车巨头中的通用和克莱斯勒2009年先后破产,城市人口从1955年的180多万跌到现在的70万,连财政收入都拦腰砍半,从1960年的4.5亿美元降到2000年的2.1亿美元。 更惨的是2013年,底特律因为18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申请破产,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市政破产案,每个市民身上相当于背着2万多美元的债。曾经昼夜运转的工厂区变成了"铁锈地带",空置的大厦成了鸟窝,鸽子从破损的窗户飞进飞出,曾经繁华的社区现在一片死寂,连路灯都没钱开了。 半导体行业看似风光,实则也是"设计强制造弱"的花架子。1990年美国本土晶圆制造产能还占全球37%,到2020年就只剩12%了。别看英特尔、高通这些公司在设计领域呼风唤雨,真要造芯片还得看别人脸色。 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早就说过,在美国生产的芯片成本比台湾地区高50%以上,AMD的CEO也坦言,从美国工厂采购的芯片要贵5%到20%。 为了把制造业拉回来,美国政府又是砸钱又是减税,出台的《芯片与科学法》拿出527亿美元补贴,还给25%的投资税收抵免,最近甚至直接掏出89亿美元买了英特尔9.9%的股份,可就算这样,本土制造的成本鸿沟还是填不上。 基建领域的衰败更是肉眼可见。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给美国基建打分只有"C-",说有重大缺陷,未来十年还有2.6万亿美元的投资缺口。全国61.7万座桥梁里,近十分之一已经严重受损,一半以上都超过半个世纪的高龄,2020到2023年这三年,状况变差的桥梁就有7万座,比变好的多了快一倍。 最离谱的是加州高铁,2008年就批了项目,折腾17年花了160亿美元,连一条轨道都没铺好。原本计划2020年通车,现在推到2033年都悬,预算从330亿美元涨到1280亿美元,涨了快4倍。就这还只敢建中央谷地那275公里的"缩减版",光是征用2270处地产和过环境审批就把人逼疯了。 有人调侃说,美国现在建高铁的速度,还赶不上中国拆旧铁路的速度,这话虽然夸张,但看看巴尔的摩那座塌掉的大桥就知道,美国基建早就不是当年的全球标杆了。 说到底,美国制造业的衰退不是单一行业的问题,而是系统性的滑坡。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16.1%跌到现在的11%左右,72年来最低。二战时140万造船工人,现在只剩14万,平均年龄还50多岁,年轻人宁愿去科技公司敲代码,也不愿去船厂学焊工。政府今天喊着要重振制造业,明天又砍补贴,造船厂好不容易接到订单,军方却反复改设计,企业想扩产又怕政策变卦不敢投钱,陷入恶性循环。 特朗普自己也纳闷,怎么当年能同时造几十艘船的国家,现在连一艘护卫舰都造不利索?其实答案很简单,当一个国家把制造业当"夕阳产业"丢了几十年,再想捡起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毕竟造东西靠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工人和产业链,不是光靠喊口号就能回来的。

0 阅读:81

猜你喜欢

依秋聊趣

依秋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