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0年,英国向澳洲发配囚犯,澳方接到时,船上仅有的226名女囚多数挺着

春秋说史 2025-09-17 20:38:12

1790 年,英国向澳洲发配囚犯,澳方接到时,船上仅有的 226 名女囚多数挺着大肚子,追问之下,才知这趟近 10 个月的航程里,她们早已在生存与权力的夹缝中,被迫走上了一条特殊的 “繁衍之路”。 1790 年,“Lady Juliana” 号抵达澳大利亚杰克逊港,船上卸下的 “货物” 让殖民地官员们陷入了沉默,226 名女囚里,超过一半要么怀着孕,要么抱着刚生下的娃。 这可不是航行失控出的意外,而是一场被国家默许的、冷酷的社会工程的开端。 在英国政府眼里,这些女人的身体首先是用来受罚的。 她们大多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而是工业革命下的可怜人:偷块面包、摸卷丝线,就因这种 “穷出来的罪” 被判了流放。 身上烙着罪犯的印记,被塞进船舱最破的地方,睡在光板上,本要在十个月的航程里受够帝国的管教。 可这船没多久就从移动监狱,变成了女囚身体被肆意剥削的混乱之地,所谓的 “管教” 早没了影。 船的代理托马斯・埃德加虽说跟过库克船长,却对船上纪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科医生理查德・阿利一门心思发柠檬防坏血病,对船员和女囚越走越近的 “往来” 压根不管。 权力一空,女性的身体就成了最原始的交换品。 在特内里费岛,为几块饼干就得跟水手做交易;到了里约热内卢,女囚伊丽莎白・巴恩斯利甚至组织起小范围的性交易,换点酒和吃的。 敢反抗?等着瞧!女囚玛丽・安就因为拒绝船员,被当众狠狠揍了一顿。这船也渐渐落下个 “浮动妓院” 的臭名。 就在这些女人在底层丛林里被欺负得抬不起头时,在高层的战略盘算里,她们的生育能力却成了救殖民地的关键。 这趟惩罚之旅的背后,藏着个心照不宣的 “造人计划”。 当时的殖民地总督菲利普正愁得头大:粮食不够吃,上千个男囚全是光棍,天天闹着逃跑。他给英国写信急吼吼地说:没有女人,这地方永远成不了安稳的 “家”。 英国当局心里门儿清,特意在给 “Lady Juliana” 号船长的指令里加了句耐人寻味的话,“可采取必要手段” 稳住女囚,其中的暗示不言而喻。 这句模糊的命令,被船员们精准解读成了 “随便来”。 所以等船到港,菲利普看到一大群怀孕的女囚,非但没发火,反倒像早有准备。 他照着英国寄来的密信,立马把这潜在的 “丑闻” 变成了殖民地的发展动力,怀孕的女囚全成了 “宝贝资产”,不仅能多领面粉,还分到 2 英亩地,就为了让她们跟男囚成家、开荒种地。 就这么着,在官方的冷眼旁观和实用主义算计下,女人们的身体完成了从 “罪犯” 到 “生育工具” 的转变。 虽说这段经历满是剥削和耻辱,但这些女囚和她们的后代,反倒成了澳大利亚早期社会最实在的人口底子和经济力气。 她们的身体,从被动的殖民工具,最后变成了主动创造历史的 “根”,狠狠改写了澳大利亚的故事。 “Lady Juliana” 号这模式很快被抄了作业,1789 到 1792 年,后来的女囚船怀孕率都超 50%。 人口增长的效果立竿见影,到 1803 年,单是 “Lady Juliana” 号女囚的后代就超过 500 人,占了殖民地总人口的 15%。 其中有个叫玛丽・韦德的,13 岁就被流放,到 1859 年去世时,在世的后代都超过 300 人了。 她们的贡献可不只在人数上:女囚伊丽莎白和丈夫种的土豆,关键时候救了粮荒;另一个女囚莎拉的儿子,1810 年开了羊毛厂,给后来澳洲的支柱产业埋下了种子。 日子一天天过,到 1901 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时,这段由 2.4 万名女囚写就的历史,说法早变了。 最初的丑闻和耻辱,慢慢变成了关于生存、扎根和奉献的 “特殊记忆”。 这些女人的身体,既是帝国刻着罪与罚的碑,也是澳大利亚这片土地上血脉的真正源头。 她们的故事,是被剥削的悲剧,更是生命在被设计的命运里,硬生生扎下根、活出传奇的故事。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源:英国向澳洲发配囚犯,到达目的地时,船上的226名女囚全都怀孕了——搜狐·历史】

0 阅读:121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