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9月17日,沙特和巴基斯坦两国领导人在沙特首都利雅快速而正式地签署了共同防御协议,直接定义:对一个国家的袭击,将被视为“对两个国家的侵略”。也就是说以后谁攻击沙特,就是在攻击巴基斯坦;谁攻击巴基斯坦,就是在攻击沙特。 协议签署的背景是中东地缘格局的深刻变化。以色列近期对卡塔尔的空袭,暴露了海湾国家对美国安全承诺的信任危机。沙特作为美国传统盟友,此次与巴基斯坦绑定,实质是构建“石油+核威慑”的新型安全组合。巴基斯坦拥有伊斯兰世界唯一的核武器库,其“沙欣-3”导弹射程达2750公里,可覆盖印度全境,这种战略威慑力为沙特提供了隐性核保护伞。与此同时,沙特通过向巴基斯坦注入50亿美元援助、投资90亿美元开发铜金矿项目,以及提供12亿美元石油进口融资便利,将经济合作与安全绑定深度融合。 协议的签署将重塑地区力量平衡。对印度而言,这意味着在克什米尔冲突中需同时面对沙特的能源制裁压力和巴基斯坦的核威慑。尽管沙特强调“与印度关系比以往更稳固”,但其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同盟已形成对印度的战略牵制。在中东,沙特试图通过此举强化逊尼派阵营凝聚力,对冲伊朗“抵抗之弧”的扩张——伊朗近期试射的“卡德尔”巡航导弹虽宣称可突破以色列防御系统,但沙特与巴基斯坦的联合威慑已形成反制。此外,协议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阿联酋、巴林等海湾国家或将效仿与巴基斯坦签署类似协议,加速美国在中东安全主导权的流失 。 从经济层面看,两国合作正从单一能源贸易向多元领域拓展。除了铜金矿投资和石油融资,双方还签署了27项合作备忘录,涵盖半导体制造、纺织业、农业技术等领域。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计划在巴基斯坦建立半导体芯片工厂,这不仅契合沙特“2030愿景”的经济多元化目标,也为巴基斯坦提供了产业升级机遇。这种“资源换技术”的模式,使双方在安全合作之外,构建起可持续的经济共生关系。 此次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东战略自主意识的觉醒。在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沙特通过同时深化与美国的1420亿美元军售协议和与巴基斯坦的防御同盟,展现出灵活的对冲策略。这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外交智慧,既是对美国偏袒以色列的无声抗议,也是对地区安全架构重构的主动探索。未来,随着沙特推动“中东版北约”的设想逐渐成型,巴基斯坦可能成为连接中东与南亚的关键枢纽,而美国在该地区的传统优势将面临更严峻挑战。
就在昨天,9月17日,沙特和巴基斯坦两国领导人在沙特首都利雅快速而正式地签署了共
霜降的柿子饼
2025-09-18 15:36: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