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没命!”7月25日报道,河南周口一顿普通的晚饭,就因饭桌上那盘家常炒瓠子,差点让一家人阴阳两隔!男子做好了饭,吃了一口,发现这瓠子苦的要命,可想着苦瓜也能吃,一家三口都动了筷。没想到不到半小时,三口人头晕眼花,恶心狂吐,瘫在地上动弹不得,被紧急送到了ICU抢救!医生提醒:“发苦的瓠子有剧毒!比砒霜还狠!” 河南周口一家三口因为一盘炒瓠子险些丧命,这个看似普通的食物安全事件值得每个家庭警惕。今年7月的一个晚上,这家人在晚餐时发现瓠子有明显苦味,但误以为像苦瓜一样有清热功效,于是勉强吃了下去。 不到半小时,全家人陆续出现头晕、恶心、剧烈呕吐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ICU抢救,医生诊断为食物中毒,罪魁祸首是瓠子中的葫芦素,这种天然毒素的毒性极强,即使高温烹饪也无法将其破坏。 葫芦素中毒的症状来势汹汹,轻度中毒会出现口干、头晕、恶心乏力,严重时可导致持续呕吐、腹痛腹泻、脱水甚至便血,由于没有特效解毒药,医生只能通过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支持性治疗来挽救生命。 正常的瓠子味道清甜爽口,但在特殊生长条件下会发生变异,气候异常、土壤问题或者杂交授粉都可能让瓠子产生葫芦素,从而带有明显的苦味,这种苦味瓠子从外观上很难与正常瓠子区分。 最简单有效的识别方法是在烹饪前用舌尖轻舔一下去皮的瓠瓜肉,一旦发现任何异常的苦味,应该立即将整个瓜丢弃,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接触过苦瓠子的刀具、砧板也要彻底清洗,防止毒素残留。 “真是吓得我手里的瓜都不甜了!”看完河南周口一家三口因苦瓠子中毒进ICU的新闻,不少网友直呼后背发凉。 很多人和这家人一样,原本以为苦味蔬菜能“清热去火”,谁知竟藏着致命风险。 有网友留言说:“太可怕了!去年我家也炒过一次苦瓠子,尝了一口觉得不对,赶紧整盘倒了,当时老人还嫌浪费,现在想想真是救了一命!”这种“劫后余生”的分享在评论区引发大量共鸣。 另一位网友写道:“看完赶紧跑去检查冰箱里的丝瓜!葫芦科的蔬菜太常见了,以后下锅前必须先用舌头舔一下!”这条提醒获得高赞回复,不少人表示“学到了保命知识”。 更多网友分享亲身经历:“我们村也有人中过招,上吐下泻送医院,医生直接问是不是吃了苦瓠子?”“这东西毒性比砒霜还猛,高温都煮不掉,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些真实案例让许多人意识到,看似普通的家常菜也可能隐藏危险。 还有细心网友补充:“苦瓠子外形可能凹凸不平像白炽灯泡,买的时候要多留意!但最保险的还是下锅前舔一舔,发苦立马扔掉”。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吃起来发苦的瓜菜?是怎么处理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应对技巧,让更多人避免中毒风险! 信息来源:大象新闻
杭州大妈拆迁废墟散步误踩化骨水氢氟酸,不幸离世,这真的死的冤枉。据家属介绍,他妈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