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不少中小学教师都从学校调到其他单位工作,大部分人事业发展不错,这在当时是一个普遍现象。例如在河南信阳市工作多年的杨淑萍以前也当过老师。 她1979年考上河南潢川师范学校数学专业,当时刚恢复高考没多久,大中专学校录取的比例相当低。她能考上师范已经很优秀了,不用交学费,学校还发补贴,毕业包分配,捧上铁饭碗。 她从师范毕业后分配到河南固始县城关中学教书,但是教书没多久就调到了固始县的其他单位工作,从此开启人生新的篇章。一方面说明她能力强,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欣赏。另一方面也跟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是时代赋予的机会。 八十年代刚刚改革开放,人才短缺,当时要求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很多单位都缺乏有文凭、有文化的年轻人。教师相对来说学历较高,专业知识扎实,自然成为符合要求的首选人才。教师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都很强,能说会写,到了其他单位工作得心应手,都会受到重用。 八十年代的教师普遍都很优秀,踏实认真,有奉献精神。他们抓住了时代机遇,在更广阔的平台实现了个人抱负和社会价值。
现在的小学都是这种风气了吗❓
【2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