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女舰队把男性机器人当“服务者”,67分钟里45分钟是床戏,1980年的《飞船厄洛斯》靠“廉价”出圈。 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离谱?但真事儿。这片子叫《Spaceship Eros》,国内常翻成《飞船厄洛斯》或者《爱神号飞船》,1980年上映,导演Scott McHaley,压根儿不是啥大导演,片子成本低得可怜,布景像纸糊的,特效拿绿幕拼,音乐还整了个雷鬼风,听着跟科幻八竿子打不着。可就这么个B级片,愣是火了,而且火得有道理。 你别看它剧情稀碎——维纳斯带队打外星亚马逊女战士,飞船坏了,姐妹们抱团取暖。听着像闹着玩儿?但它的狠,不在故事,而在胆子。那年头,科幻片里全是肌肉男开飞船、救地球,女性顶多穿个紧身衣当花瓶。可这片子反手就来了个性别大调包:女人是船长、是战士、是决策者,男人呢?被做成叫“Quasar”的机器人,专门伺候人,说白了就是性服务工具。 它比《异形》里的Ripley还早几年,就让市场看见:女人不仅能扛枪,还能发号施令,甚至决定跟谁上床。这不是爽文,这是挑衅。它用夸张的方式戳破了当时影视圈的虚伪——一边喊着女权,一边还在用镜头剥削女性身体。 再回头看,这片子像不像个预言?你把Quasar换成现在的AI伴侣,把亚马逊族换成算法霸权,故事照样成立。现在不是都在讨论AI会不会被人类当情绪工具、性伴侣用吗?日本已经有公司推出AI男友,欧美也在研究情感机器人。技术越像人,伦理问题就越尖锐。 我们嘴上说着“平等”,可一旦技术能定制“完美服务者”,谁又能保证不会重演《飞船厄洛斯》里的那一套?到时候,是人类掌控机器,还是我们在用科技复刻旧时代的压迫? 别笑它low,别嫌它俗。有时候,正是这些“不体面”的作品,才敢把问题撕开给你看。大制作讲究精致,可精致往往意味着妥协。而《飞船厄洛斯》这种片子,赢就赢在它不在乎体面,它要的就是炸。 今天流媒体上大片一堆,特效炸天,可有几个敢像它这样,把性别、权力、欲望全怼在你脸上?我们缺的不是钱,是那种用最低成本讲最大问题的胆量。 技术一直在进步,但人性那点事儿,几十年都没变。当AI越来越像真人,我们是会更尊重“他者”,还是会变本加厉地把一切当成可消费的对象?这问题,没人能躲。
“全女舰队把男性机器人当“服务者”,67分钟里45分钟是床戏,1980年的《飞船
内娱未解之谜
2025-09-19 14:55: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