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奇葩了!”四川一男子返乡创业17年,经营一家工厂,欠银行1400万元债务。后

万象快报侠 2025-09-19 15:29:32

“太奇葩了!”四川一男子返乡创业17年,经营一家工厂,欠银行1400万元债务。后银行将该笔债务,以126万元打包转让给4名自然人。五年间债务激增至5125万元,如今债权人要求拍卖其厂房抵债。男子拒绝并质疑债务虚高及债权合法性,但债权人坚称债权取得程序正当。 “怎么可能?126万收来的债权,竟然要追讨5125万!”四川某地,一个男子的怒吼震得厂区大门口的人都愣住了。 故事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7年前,那时候,男子放弃了外地的稳定工作,决定回乡创业。他想要带动家乡的就业,让乡里人不必再大批外出打工。他东拼西凑,加上银行贷款,总算把工厂办了起来,利润并不算高,但却是当地数十个家庭的饭碗。 前些年,工厂还能正常运转,工人能领到工资,他也能还上部分贷款,可市场一旦波动,资金链紧张,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男子最终欠下银行1400万元债务。 本以为只要继续坚持,总会有机会东山再起,却没想到命运突然转了个弯。 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时,把这笔债务以126万元的低价,打包卖给了4个债权人。1400万元的债,转眼被低价处理,仿佛在账面上一笔勾销。 但对男子来说,这只是噩梦的开始。 债权人接手后,第一时间并不是商量如何还款,而是按照合同利息、违约金等条款,层层加码。利息、复利、逾期罚金,犹如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把男子和他的工厂牢牢罩住。 五年多过去,债务数字像吹气球一样,从1400万膨胀到了5125万,这个天文数字,让男子几乎绝望。他质疑:这笔债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真的合理吗? 面对债务人的质疑,4个债权人坚称:“程序合法,债权有效。”他们拿出的,是银行正规转让的合同。法院也认可了转让程序的合法性。 眼下,他们提出的要求很直接:拍卖厂房,把钱还上。 但男子坚决不同意,他说这是自己十几年的心血,是几十个工人的饭碗,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工厂被拍卖。他更怀疑的是,债务金额被恶意放大,根本没有一个合理的核算过程。 事情闹到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个人债务问题,而是一场社会关注的舆论漩涡。很多人感到疑惑:为什么银行会选择126万元的低价转让?这其中会不会有不透明的利益?而债权人接手后,又是如何计算出超过5000万的天价债务? 有人替男子打抱不平,毕竟,他是为了家乡发展才回乡创业,没想过逃债,但现在却因为合同条款被逼到绝境。也有人站在债权人的角度说话:花钱买来的债权,就该按合同追偿,毕竟这是市场交易,不能因为债务人处境困难,就否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如今这5125万元的债务让人触目惊心,男子的愤怒不仅仅是个人的吼声,更像是无数中小企业主的无声呐喊。 未来的走向还在等待法院裁决,但这件事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金融债务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它背后有企业、有工人、有家庭。一刀切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带来法律上的胜利,却带来现实中的“三输”。 #法律##案件##分享你的债务##还债# 信息来源: 时代周报丨1300多万贷款被大连银行低价甩卖后,变成5000多万债务,一家川企困在债务中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0 阅读:127
万象快报侠

万象快报侠

如侠般快,送达万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