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张新建拍《闯关东》,他拿着200万请陈道明演朱开山,被直接拒绝了,随后他找到李幼斌,但也被拒绝了:我现在轻易不敢接东北的戏,这两记闭门羹,差点让这部后来封神的剧作胎死腹中。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8年,一部电视剧的筹备经历了曲折,几乎因为演员的拒绝而停摆,这就是后来成为经典的《闯关东》,导演张新建拿着200万片酬找到陈道明,希望他能出演剧中最重要的角色朱开山。 陈道明看过剧本后直接拒绝,这个拒绝对剧组打击不小,张新建只能另寻人选,他随即想到李幼斌。 当时李幼斌凭《亮剑》成名,但因为拍摄留下的膝伤,他对东北严寒条件充满顾虑,他说自己轻易不敢接东北的戏,这第二次拒绝几乎让整个项目陷入停顿,剧组内部对未来都没有底气。 陈道明的拒绝,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朱开山的形象,这个角色既是一个农民出身的普通人,又需要在家族和大时代背景下展现坚韧与智慧,如果由陈道明出演,角色可能会带有更多书卷气。 拒绝反而保留了角色的粗犷质感,为后来的演绎留出了空间,虽然这是一次挫折,但结果证明,这次拒绝避免了人物气质上的错位。 李幼斌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他在《亮剑》拍摄时长期在雪地作战场景里拍戏,膝盖冻伤留下病根,每到阴雨天都会疼痛,让他对极寒条件心生畏惧。 面对《闯关东》的拍摄安排,他担心身体无法承受,他并非否认角色本身的价值,而是对环境心存忌惮,剧组在这个阶段很无奈,主演迟迟未定,项目随时可能搁浅。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他重新阅读剧本的时候,某个深夜,他翻到朱开山闯入金矿的一段情节,突然被人物的勇敢和坚韧打动,他意识到这个角色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也是一个能留下印记的人物。 他改变了态度,主动联系导演,表达了要演的想法,从最初的拒绝到最后的认同,他的转变使角色终于有了归属。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的作用不可忽视,李幼斌的妻子史兰芽在生活中不断劝他认真考虑角色,告诉他机会难得,也提醒他这是能挑战自我的一个角色。 这种日常的交流让他逐渐打消顾虑,最终下定决心出演,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剧组其他演员身上。 齐奎原本准备出演朱传武,后来角色改动变成朱传杰,他一度想要退出,是萨日娜劝他留下,她的一句话让他安心接受角色的变化。 当演员们最终进入东北的拍摄环境时,他们才真正体会到条件的艰苦,零下三十多度的气温让人连呼吸都困难,嘴里冒出的白气直接凝结成冰,这样的环境成为演员最直接的考验。 李幼斌在一场杀敌戏里,因为寒冷手不自觉地发抖,但眼神依旧坚定,这种细节让角色表现更真实。 朱亚文在一场雪地戏中被要求赤膊躺在雪地里,他坚持完成,结束后靠热汤才恢复身体,这些经历不仅仅是拍摄过程,更是在环境压力下逼出来的真实表演。 拍摄条件艰苦,但正是这种环境让表演超越了表演本身,演员们的动作、表情都带着生理上的反应,没有人为的雕琢。 这种真实性为整部剧增添了厚重感,导演张新建后来也说过,没有这种极端环境,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闯关东》在播出后,收视率突破9%,成为那一年的现象级作品,观众被剧中展现的家族命运和大时代背景所吸引。 北大历史系甚至将剧中的商战情节纳入教案,认为它生动展现了近代民族资本的竞争与困境。 李幼斌凭借朱开山一角获得奖项,也彻底摆脱了之前的顾虑,陈道明在一次访谈中也提到,看到成片后觉得李幼斌的表现已成定格,换任何人都难以替代。 从最初的两次拒绝,到最终的全民热议,《闯关东》用事实证明了创作不是完全依靠计划和顺利,而是要经历挫折和意外。 这些被拒绝和犹豫差点让剧作胎死腹中,但正是因为坚持下去,才换来了最后的成功,剧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在这段过程里付出了代价,最终留下的是一部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经典作品。
2008年,张新建拍《闯关东》,他拿着200万请陈道明演朱开山,被直接拒绝了,随
史笔如刀
2025-09-19 15:31:03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