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23岁的八路军女团长辛锐,被日军包围,可她却拉起棉被,盖住自己,谁知日

轩叔观察 2025-09-21 13:24:09

1941年23岁的八路军女团长辛锐,被日军包围,可她却拉起棉被,盖住自己,谁知日军掀开她的棉被时,竟被吓得魂飞魄散……[无辜笑] 1918年辛锐出生在山东章丘的书香门第,祖父担任学校校长,父亲在银行工作,家境优渥。 她从小就展现出绘画天赋,15岁时就举办了个人画展,在当地小有名气,按照正常轨迹,她很可能成为一名画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逼近济南,她随家人逃难到滕县,在那里遇到了八路军四支队。 这支队伍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让她父亲深受触动,他当即决定全家加入八路军。 就这样这个曾经的富家小姐换上粗布军装,成为沂蒙山区的女战士。 她很快找到了用武之地,1938年底《大众日报》即将创刊,急需有人完成报头雕刻和毛主席木刻像。 她主动接下这个任务,连续熬夜工作,1939年元旦第一份《大众日报》发到战士手中时,报头正是她的作品。 1941年3月她被任命为“姊妹剧团”团长,同时与山东省战工委副主任陈明结婚,两人既是夫妻,也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好景不长,1941年11月日军集结五万兵力对沂蒙山区进行大扫荡,实施“三光政策”。 11月30日这一天,陈明在大青山突围战中牺牲,同一天她在猫头山遭遇日军,为掩护战友撤退身中数弹。 她的双膝盖骨被打碎,腹部也中弹受伤,更让人心痛的是,当时她已怀孕五个月。 战友们将重伤的她转移到火红峪村卫生所,由小战士徐兴沛照料,为了安全又把她藏在一个叫鹁鸽棚的山洞里。 山洞阴冷潮湿,她在里面坚持了十六天,虽然伤势稍有好转,但双腿已经残废,无法站立。 12月17日,生所的人抬她出洞换药,不巧撞上日军搜山,众人急忙转移,但山路崎岖难行,没走多远就被发现。 眼看敌人越来越近她坚决要求战友放下她继续突围,四名医护人员不忍心丢下她,结果相继中弹身亡。 日军渐渐围了上来,她冷静地将三颗手榴弹放在身旁,第四颗藏在胸前,用棉被仔细盖住。 几个日本兵看她无法站立,以为没有威胁,争相冲上前来。 她投出第一颗手榴弹,几名敌人被炸倒,接着又有军官冲来,她投出第二颗手榴弹,将其炸伤。 第三颗手榴弹扔出后,剩下的日军赶紧趴下,趁这个时机,一名日军军官开枪击中了她。 她倒在担架上,日军以为她已经死了,那名军官走上前来,想要检查战果。 当他掀开棉被的瞬间,藏在里面的手榴弹被引爆,爆炸声过后这名日军军官当场死亡,23岁的她也与敌人同归于尽。 战后当地百姓冒着危险安葬了她,1950年她与丈夫陈明的遗骸一起移入烈士陵园。 从执笔作画到手握手榴弹,从大明湖畔到沂蒙山区,辛锐用23年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舍生取义。 网友们感慨万千: “看得我眼泪都掉下来了,她才23岁啊,还是怀着孕的妈妈,真的太英勇了,我们现在和平的生活都是她们用命换来的,一定要珍惜。” “不是什么值不值得的问题,在那个年代这就是民族气节!面对侵略者,宁可同归于尽也绝不屈服,她是真正的巾帼英雄,致敬!” “从富贵大小姐到革命战士,这个选择本身就说明了一切,她本可以安逸一生,却为了国家和民族牺牲了一切,这种精神值得所有年轻人学习。” “细节看得人又心痛又解气!心痛她受的苦,解气她最后给了鬼子一个狠狠的教训,那床棉被是智慧的象征,更是不屈的象征。” “历史不应该被遗忘,这样的英雄更应该被我们记住,建议多拍一些这种真实英雄的影视剧,比那些神剧好看多了,而且更有教育意义。” 您认为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最能继承和发扬辛锐这种英雄精神的方式是什么,是做好本职工作,还是教育下一代铭记历史? 官方信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