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在书中写道:“没有完整看过莫言作品的人,没资格整天对他说三道四!”在当今文学评论的大环境下,碎片化的观点与随意的表达屡见不鲜。而著名媒体人白岩松的观点,就显得格外振聋发聩:对作家作品进行严肃探讨的前提,必须是完整且深入的阅读。 莫言,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作品自问世以来,便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从《红高粱家族》中展现出的炽热野性,到《丰乳肥臀》所构建的生命史诗;从《檀香刑》里呈现的残酷美学,到《蛙》中蕴含的历史反思,他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笔触,将中国乡土的苦难与坚韧、人性的复杂多面,精心编织成一个宏大而又不失细腻的文学世界。这些作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彼此关联、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深度、文化内涵以及对人性的洞察,唯有通过完整阅读,才能逐步解读与领悟。 现实中,不少人仅因《丰乳肥臀》的书名,便不假思索地断言其“低俗”,却全然忽视了小说中母亲这一形象背后所承载的民族苦难历史;有人截取《檀香刑》中的刑罚描写,就片面地批判其“血腥”,却看不到文字背后作者对暴力与权力的深刻反思;还有人读了《红高粱家族》的部分片段,便简单地将其归为“爽文”,从而错失了作品对生命力与民族精神的诗意赞美。这些断章取义的解读方式,恰恰是白岩松所批判的“没资格说三道四”的典型表现。 莫 言的文学世界有着很强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不仅体现在不同作品之间存在的互文性,更体现在单部作品内部严谨的叙事逻辑与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以《蛙》为例,这部作品采用书信、戏剧等多种形式,围绕计划生育政策展开叙事。前半部分看似只是在客观“记录政策”,但后半部分却通过主人公的忏悔与救赎,将主题巧妙地引向对生命伦理、时代阵痛的深层思考。倘若仅阅读前半部分就草率地进行评价,很容易停留在“政策批评”的浅层次解读上,进而错失作品对人性与时代复杂关系的深刻追问。 再看《丰乳肥臀》,这部作品以母亲上官鲁氏一生的生育史为线索,串联起20世纪中国所经历的战乱、饥荒以及社会变革。书中那些看似“夸张”的情节,如母亲生下八个女儿、养女们各自充满波折的命运等,实际上都是对民族生存状态的隐喻性书写。只有完整读完这部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才能真正理解莫言所说的“这部小说是我献给母亲和大地的赞歌”,也才能体会到作品中“丰乳肥臀”所象征的,不仅仅是生理层面的生育,更是文化意义上的滋养与承载。 在当下的舆论场里,对莫言的评价常常走向非黑即白的两个极端。有人将他奉为“民族文学的旗帜”,极力推崇;而有人则将其贬斥为“迎合西方的猎奇书写”,全盘否定。但无论是过度褒扬还是无端贬低,这两种极端评价的背后,往往都缺少完整阅读作为支撑。事实上,莫言的创作态度,只有在通读其一系列作品后才能清晰感知。从《红高粱家族》中“我爷爷”“我奶奶”所展现出的野性生命力,到《蛙》中姑姑从“计划生育执行者”到“忏悔者”的角色转变,莫言始终在不断追问“人如何在时代中生存”“民族如何在苦难中前行”这一核心命题。而这些命题的答案,就散落在他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中,需要读者通过完整阅读,将这些零散的“碎片”串联起来,构建成一幅完整的认知图景。 莫言,这位从山东高密东北乡的黄土地上走出的文学巨匠,始终以 “讲故事的人” 自称 。在他的认知里,文学的本质便是讲故事,而他一生都在致力于用文字编织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世界。这种对讲故事的执着,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成为他文学创作的核心与灵魂。 他对故事的热爱,源于童年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经历。在那个物质匮乏但精神世界丰富的年代,乡村里的长辈们围坐在一起讲述的民间传说、鬼怪故事,以及家族中代代相传的历史记忆,都像一颗颗种子,播撒在莫言幼小的心灵深处,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那些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曲折离奇的情节,在他的脑海中生根发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长为他笔下一篇篇独具魅力的文学作品 。 莫言讲故事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他对故事情节的构建上,更体现在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的表达以及主题的挖掘上。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各异,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命运和内心世界。他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让读者在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他的作品情感真挚,无论是对故乡的热爱、对亲人的眷恋,还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人性的反思,都能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灵。在主题挖掘方面,他的作品涵盖了历史、文化、社会、人性等多个层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引发读者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入思考 。
白岩松在书中写道:“没有完整看过莫言作品的人,没资格整天对他说三道四!”在当今文
云端绮梦绘星河
2025-09-21 13:41:52
0
阅读:17
不如归去
正是因为看了,才逾加讨厌。
李均
莫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