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被“骗”到乳山10万买海景房的那些人,现在怎么样了?   五年前,他们坐

地缘历史 2025-09-21 15:44:43

5年前,被“骗”到乳山10万买海景房的那些人,现在怎么样了?   五年前,他们坐上了200块的看房团巴士,听着“包租”、“高回报”的承诺,一头扎进了那个叫乳山银滩的海边世界。   那时候谁都以为捡到了宝,谁能想到,等来的不是钱滚钱的黄金人生,而是一个连租客都找不到的空壳房。   乳山的银滩,曾经被吹成“北方三亚”,20公里的海岸线被密密麻麻地盖满了楼房,开发商拍着胸脯说这是“养老天堂”,中介递上话术说这是“稳赚不赔”。   看房团的车一趟趟往返,目标精准锁定在六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200块三日游包食宿,还能顺便看看海。   谁不心动?谁不幻想退休以后,推窗见海、晚霞入梦的日子?   可梦醒得太快。王   庆华从陕西来,2019年参加看房团,40平米的海景房,销售员口口声声说每年保底返租4万块,合同却只写了“自愿购买”。   25万的首付款一转眼交了出去,回去后冷静下来才发现,连个租客影子都没见过。   一年两年三年过去,房子空着,钱没了,他的维权路却越走越窄。   花60万买三套“酒店公寓”的,想着靠收租养老的,甚至有人贷款买房,想着靠租金还贷,结果个个都成了“最后接盘侠”。   他们不是投资客,他们只是被说服了“这是一笔稳赚的买卖”。   可现实是,等到2020年,银滩的夜晚黑得吓人,整片小区几乎不见灯火。   你能想象吗?10万套房子,70%空着,冬天冷得像冰窖,海风一吹,墙皮发霉,取暖靠电热毯。   房价崩塌来得猝不及防。   从巅峰的8000元一平米跌到2023年的2000元,再跌到今年,一平米几百块都没人要。   2025年6月,乳山上了热搜,全国278套“一元起拍”的房子,乳山就占了216套。   不少人点进去一看,精装修海景房,价格只要7万,还送家具,像极了淘宝清仓。   有人说买房子最重要的是地段、配套、人口。   可他们当初听到的是“等高铁一通,这里就火了”、“等旅游开发,这里就爆了”。   现在高铁没来,商场没开,医院还在地图尽头,公交车一小时一班,物业费却一分不少。   空置的房子像是随时要塌的梦想,而开发商早就换了名字,中介关了门,谁来为这些承诺买单?   乳山银滩,成了“海边鹤岗”。   年迈的老人搬进去,发现买菜要走两公里,看病要坐车去市区,冬天冻得关节疼,夏天潮得墙纸掉。   这不是养老天堂,这是远离便利的孤岛。   房子再便宜也没人接盘,因为你接手的不是资产,是负债,是一个每年都要交物业费的沉没成本。   更讽刺的是,这些房子曾经被当成“保值神器”,是“逃离城市压力”的出口,是“投资+养老”的完美组合。   但现在,它们成了子女口中的“烫手山芋”,成了老人口袋里的“无底黑洞”。   有的老人不敢跟子女说亏了钱,有的干脆把房产证锁进抽屉,当作一场不愿回忆的梦。   如果说哪一刻最让人心碎,大概就是有人试图7万卖掉当年25万买进的房子,结果连中介都不接电话。   不是不想卖,是没人要。   就像一场集体催眠醒来后,发现大家都站在悬崖边上,没人来救,也没人能退。   而这场风波背后,中介拿着高达20%的佣金早已全身而退。   他们靠一张嘴,把“养老”讲成“发财”,把“旅居”包装成“投资”,把“空地”吹成“未来CBD”。   他们的剧本写得太好,连央视都曾曝光他们如何利用“话术手册”一步步引导老人下单。   而买房的人呢?他们不是贪婪,他们只是相信了。   有人说,这是“坑老局”。可更深层的,是一个城市的发展逻辑出了问题。   光靠卖房子、圈地皮、炒概念,能火一时,却养不起未来。   乳山没有产业,没有人口流入,没有年轻人留下来,自然撑不起这么多楼盘。   海景再美,也敌不过生活的真相。   五年过去了,乳山还在那里,海也还在那里。   可当初那些被“骗”去买房的人,有的还在苦熬,有的已经彻底放弃。   他们买来的不是海景,是孤独;不是养老,是焦虑。   他们曾想在那里安度晚年,却在现实面前不得不承认,自己只是那场炒作游戏里最末端的那一环。

0 阅读:858

评论列表

重逢一笑。。

重逢一笑。。

2
2025-09-21 21:35

买的都是想发财的,呵呵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