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吴化文起义前,犹犹豫豫,地下党员大惑不解,这时,他的妻子对地下党员说:“问题出在吴化文的小妾身上!”[紫薇别走] 解放军兵临济南城下,一个关键决定即将改变整个战役走向,驻守济南西线的国民党整编96军军长吴化文,手握三万精兵却迟迟不肯起义。 这个名叫赵华珍的女人,表面是吴化文的姨太太,实际身份却是军统安排的监视者,她的真正使命是阻止吴化文投向解放军,而林世英的另一个身份更加惊人,她早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争取丈夫起义的重任。 出生于山东掖县的贫寒之家,因水灾投军,从冯玉祥的西北军小兵做起,凭借机敏的头脑和灵活的处世之道,他一步步爬到高位,先后效力于张自忠、韩复榘。 面对日军的强大压力和部队给养的困难,他率部投靠汪伪政权,从此背上汉奸的骂名,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成为他内心永远的阴影,也成为赵华珍威胁他的有力武器。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为对抗共产党将其部收编,表面上委以重任,实际上只是把他当作可以随时抛弃的棋子,吴化文部已扩编为整编96军,待遇与嫡系部队相差甚远,这让他对国民党政权的忠诚度大打折扣。 华东局派遣李昌言利用与林世英的表亲关系接近吴化文,林世英出身书香门第,虽为国民党军官之妻,却对共产党的政策有所认同,这为争取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赵华珍的存在成为最大障碍,她利用吴化文对历史问题的担忧,不断散布谣言称共产党必将清算投靠过日伪的将领,她还传递虚假情报,声称南京即将派大军增援济南,劝说吴化文继续观望。 济南战役正式打响,解放军的强大攻势让国民党守军节节败退,吴化文目睹了潍县战役中国民党军的惨败,内心深感恐惧,赵华珍仍在他耳边不断鼓吹抵抗,使他在起义问题上举棋不定。 林世英开始了她的行动,她安排家人将吴化文年迈的父母从徐州接回济南,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每当司令官王耀武召见吴化文时,她都巧妙周旋,避免丈夫陷入危险境地。 林世英开始与地下党密切配合,不断向吴化文分析战争形势,她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告诉丈夫解放军的胜利已成必然,继续抵抗只会让更多士兵白白送命。 解放军向吴化文部盘踞的簸箕山阵地发动猛烈炮击,仅用几十分钟就全歼其一个营,这次军事打击如醍醐灌顶,让吴化文彻底认清了现实,继续抵抗只有死路一条。 林世英趁热打铁,向丈夫提出最后的劝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顺应潮流者昌,逆流而动者亡,吴化文终于下定决心,晚召开军官会议,宣布率部起义投诚。 济南西线门户洞开,解放军迅速攻入城内,原本预计需要几十天至一个月的攻坚战,仅用几天就宣告结束,整个战役中,解放军伤亡大幅减少,济南十余万民众免遭战火摧残。 起义后,吴化文部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渡江战役中,该军一部率先攻占南京总统府,在解放全国的征程中立下战功。 网友热评: 吴化文真是乱世生存大师啊!从西北军到国军,从伪军再到解放军,每次都能在关键时刻“跳船”成功,说他识时务吧,确实避免了更多流血;说他没原则吧,那个年代活下去可能就是他最大的原则。 他抗战时期在临朐搞“无人区”是洗不掉的污点,济南起义又确实让城市少打几天仗,少死很多人。 最戏剧性的是他的部队居然第一个打进南京总统府! 想想真是讽刺,一个曾经的反共将领,最后成了推翻蒋家王朝的“功臣”。 他这样的杂牌军,在国民党里一直被排挤,又担心共产党算旧账,最后选择起义,需要很大勇气。 如果让你评价吴化文,你认为他是“识时务的俊杰”还是“反复无常的投机者”?在历史大变革时期,个人选择应该如何权衡利弊?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信源:人民网
“国军死了267位将军,而‘对方’只战死了一位将军!”93阅兵之后,台岛将军名嘴
【306评论】【272点赞】